记者的话
“在我国科技队伍中,第一代人可以感到自豪,因为他们播撒了中国科学的种子。第二代人也会感到自豪,因为他们奠定了中国科学发展的基础。从现在开始,应该说我们进入了科学技术开始腾飞的第三阶段,而这一阶段的科技发展主要靠80年代以后成长起来的青年人了。”这亲切的话语,表达出周光召这位为我国“两弹一星”作出重大贡献的老一辈科学家对青年科技工作者所寄予的殷切期望。
目前,科技发展的外部条件是空前地好。当然,与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比起来,还会有差距。但是,我始终觉得基本物质条件具备了以后,更重要的就是精神。
上世纪初的相对论是爱因斯坦发现的,爱因斯坦当时连研究所和大学都进不了,发现相对论的时候只是一个专利局的职员。量子力学是在德国出现的。当时,德国正经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失败,经济非常之困难。上世纪最重要的生物学成就是基因的双螺旋结构,是二战以后在英国开文迪许实验室发现的,那时候英国经济也是相当困难的。有很多重要的发现,我讲的是上个世纪最重要的科学发现,都不是在条件最好的实验室产生的。在条件不够好的地方而能够产生重要的科学发现、技术发明,我想关键在于精神力量。
中国的青年,如果要有所发明,有所发现,就不应该只强调物质条件的改善,靠买最新、最贵的仪器设备。现在很多地方,国外的教授来看了以后,说我们实验室的设备比他们的还好,说我们缺乏的不是条件,是脑袋,是思想,是一种执著追求的精神。这一代的青年,你们能不能在历史上留下你们的脚印,留下你们的事迹,能不能为你们这一代感到自豪,就是要看你们在这样一种条件下,能不能充分发挥你们的主观能动性,有一种执著的追求真理的精神,有一个宽广的视野和胸怀,把不同学科的、具有不同训练的人,组织团结在一起,进行学术交流、争论、批评,在这个基础之上,真正开展学术合作。要看你们是不是有一种远大的志向,去解决对科学发展和国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问题,真正为中国人增光。现在社会上有些急功近利的现象,比如说,最近报纸上老是讲诺贝尔奖的问题。我想这反映了中国人民的希望,希望在中国有诺贝尔奖获得者,但诺贝尔奖获得者不是人为能够炒作出来的,而是要靠创造一个良好的学术环境,要有一批人坚持不懈、执着地追求和努力,不计较个人得失,才有可能做到。我们确实希望在你们这代人中有这样的人,成为在中国土地上有重大的发明创造,而获得国际上最重大奖励的科学家。
现在有的青年又想赚钱,又想出文章,又想做教授,又想当经理,这是绝对做不好的。必须要有一批人,义无反顾地去做科技成果转化的工作,去学习市场管理和生产管理,成为真正的科技企业家,这也能在中国的历史上写下浓重的一笔。
我特别想说一下,海尔的张瑞敏也好,联想的柳传志也好,是完全在中国土地上培养出来的,他们没有到国外长期学习,当然他们现在经常到外国去,去交流、参加展览,甚至于去讲课。张瑞敏就在哈佛大学讲过管理课。所以,在中国土地上完全可以出现世界级的大企业家,也完全可以出现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你们应该努力去奋斗,把振兴中华这个伟大的事业作为奋斗目标。如果这个目标能实现,这一代的青年都会感到骄傲,感到自豪。就像有了“两弹一星”,使我们这一代的青年,不管参加了,还是没有参加,每一个人都感觉到自豪一样。
(本报记者金振蓉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