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区域经济基础。其中,内陆县区的发展由于受制于多种因素,一般发展较慢,近年来又面临诸多新的问题,如不少中小国有企业陷入困境,乡镇企业结构急需调整,地方财政入不敷出,城镇就业再就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压力较大等,由此决定如何促进内陆县区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一个很现实的难题。一些内陆地区的领导认为,内陆县区没有区位、科技和人才优势,与沿海地区相比也没有招商引资的吸引力,资本积累能力弱,工业化速度慢,地方财政实力差,因而怨天尤人,自暴自弃。那么,内陆经济发展真的没有好的路子了吗?中央党校研究室课题组一行九人日前在山东鲁西北地区高唐县调研时却看到了另一番景象:十年前高唐县在山东聊城地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排名最末,而今已跃居榜首,G D P平均以每年百分之二十一的速度增长,形成了以农用车、造纸、农畜产品加工等为主导产业的工业体系,造就了一批在全国及山东省领航的骨干企业,社会稳定,民心思富。调研组通过几天的深入调研,发现该县的快速发展对内陆县区经济发展有诸多方面的成功经验,其中,县委一班人是非常重要的因素,甚至是决定性因素。由于内陆地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内部积累能力弱,企业数量少,县委县政府不仅要抓城市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软硬环境建设,还要投入精力考虑如何筹集资金、推进工业化、发展企业数量和扩大企业规模等具体问题,因此,内陆地区县域经济社会要有一个跨越式发展,缩小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县委一班人要流更多的汗水,付出更多精力,对领导班子的素质要求更高。高唐县的快速发展就得益于该县有一个高素质、讲团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精神饱满的领导班子,有一个善于找问题、理思路、想办法、干实事、能战斗的县委领导班子。在此基础上,,该县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如努力提高行政水平;以市场为导向选定主导工业产品,以产品为核心培植骨干企业;以人为本,不拘一格选人才,培养一支优秀的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挖掘存量资产潜力,重组存量资产,发挥现有资产效能,用增效吸引增量,达到发展目的;让工业“瞄准”农业,让农业链接工业,走自己特色的内陆县域经济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