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新武摄
只要你稍加注意,就可以发现,无论是在农贸市场还是在街边超市,那长相别致、外观鲜亮、包装精美的洋水果,越来越多了起来。
在北京宣武区永安路附近的一家超市里,洋水果和国产水果同时摆放在柜台上,形成鲜明的对比:美国的骑士橙金灿灿的,果皮光滑,个个匀实饱满,摆在最显眼的位置,像尊贵的“宠儿”,而我国新疆的名优产品库尔勒香梨个个蔫头搭脑的,皮已经发黑,像个没人管的“流浪儿”。听售货员说,这香梨已经放了二三个月了,就是卖不动。也就在这个货架上,进口水果比比皆是:新西兰猕猴桃22元一斤、青红苹果16元一斤;美国蛇果12元斤、提子19元一斤;日本的丰水梨8元一斤。而国产水果的价格又如何呢,猕猴桃3.3元一斤,富士苹果3.5一斤,西瓜2元一斤。据水果柜台的负责人讲,永安路附近以城市居民为主,购买力并不高,但即便这样,洋水果仍比国产水果卖得快,他们也愿意卖进口水果,六七个蛇果就是50多元,一串提子就是40多元,装一个果篮就是二三百元,而且来买的人都不还价,付钱可痛快了。
售货员的话反映出这样的信息:面对丰盛的水果市场,中国人的消费时尚和水准开始转向经济发达国家和文明社会所流行的生活习惯,即越来越讲究新鲜、营养、档次、情调。
近几年来,我国水果产量得到快速发展,到2000年底,我国果品面积达893.2万公顷,比1995年的809.1万公顷增加84.1万公顷,增长10.4%;果品产量达6225.1万吨,比1995年的4214.6万吨增加2010.5万吨,增长47.7%。这5年中,果品产量平均每年增长9.5%以上。
2000年与1995年相比,苹果、梨、柑桔、香蕉、葡萄、菠萝、红枣、柿子、桃、荔枝、芒果、椰子、龙眼等品种的产量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水果已成为我国城市居民中不可缺少的日常消费品。
然而,我国农产品所存在的质量差、成本高的问题,同样也在水果生产中存在。据中国果品流通协会会长刘洪禄介绍,我国果品产业产量高质量低,产量6230万吨,居世界第一,但好果率只有30%,可以参与国际竞争的优质果也不过5%;
品种结构不合理,苹果、梨、柑桔三大果树占水果总面积的54%,产量占水果总产量的65%,且产期过于集中,而适合加工果汁用的水果品种又较少;
科枝含量不高,包括产前的管理(疏花、疏果、施有机肥)不到位,产后的商品化处理(精选、清洗、包装等)不到1%,贮藏能力不到20%,加工能力也只有10%;
农药残留量大,不符合绿色食品条件要求(我国制订的标准比国际上高出10倍);
出口量太少,只有产量的1.2%。
现在,我国水果的竞争力主要表现在价格上,但这种价格优势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入世后,外国水果关税将降低,外国的水果会以更快的速度抢滩登陆,面对越来越多的价廉质优的外国水果,国产水果怎么办?
首先,在产品上,要面对国内外市场,进行一场战略性的结构调整。目前,我国水果的出口与进口几乎是持平的,都是100万吨,这与我们水果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称。我们的苹果、梨的产量均居世界第一,桔子居世界第三,但这些当家品种也有风光不再的危险,比如赵县的雪花梨,我们是论箱卖,而从国外进口的啤梨却卖到18.8元一斤。要把“吃饭农业”变成“高效农业”,就要不断调整生产结构,做到“嘴里吃一个,手里拿一个,眼睛盯一个,脑子想一个”。
其次,要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并贯穿于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全过程。以新西兰的“国宝”——猕猴桃为例,该产品本是1904年从中国引进,经过人家精心培育,改良品质,1952年开始外销到世界各地,每年可挣几亿美元。而原产地中国生产了1000年,不但品质难以抗衡,还要在陕西等主产区围剿“膨大剂”,这样,我们怎能不论堆卖呢?
另外,要改变我国果产品销售理念、方式、手段的落后状况亦是当务之急。多年来,产区政府和果农在生产上投入力量大,对销售一直比较忽视,会种不会卖是果产品的主要制约因素。入世后,我们面对的是在栽培、包装、储运等方面都形成强大网络的海外兵团,这方面的应对万不可掉以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