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邓凯)文学期刊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繁华与喧闹之后,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它的生存注定不会大红大紫。但好杂志和它的好作品依然会不胫而走,给阅读者以精神上的慰藉。作为新中国创刊最早的纯文学期刊,《收获》杂志面向已经走来的2002年,依然高扬自己的大旗:将严肃文学坚持到底。
《收获》以它的作品和历史,见证了往昔的每一个重要时刻。当代文学史上的许多经典作品都生长在这片土壤上。它被誉为当代文学史的简写本,了解严肃文学现状的窗口。从1985年起,《收获》就自负盈亏,没有任何拨款和赞助,只经营一本杂志。但多年来订数一直稳定在10万份,2001年达到11万份。《收获》没有卷入文学期刊轰轰烈烈的改版转型浪潮,仍然以小说和散文构筑文学世界,坚持严肃文学方向,坚持定位为中国当代纯文学优秀作品最好的窗口。同时,《收获》一直注重内在的发展,如多年前即创立了“文化大散文”的概念,使散文从单一的抒情向深厚的人文内蕴拓展。2001年的散文也延续了这方面的开拓。一个新的动作是,2002年的《收获》开启了东方人对西方文明进行深度观照的窗口,新开设了散文专栏《生活在别处》,约请长期生活在异国他乡的文化人,以一些文明积淀深厚的城市文化为写作背景,传达他们的感悟和内心的文化冲撞,给予读者解读世界其他文明和文化的途径。
2002年的《收获》将和2001年一样,每期刊发一部长篇小说,并于上半年出版长篇小说增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