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朱庆特约记者周萍)江苏常州通过1年多的实地调查,逐步建起四大救助机制将送温暖活动引向制度化、经常化、社会化。常州市委、市政府要求市总工会对全市各类企业职工的基本状况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提出建议和对策,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四大机制。
金桥助工机制。常州市近年来推行积极就业政策,扶持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落实弱势群体再就业优惠措施;市总工会在组织全市8万多名职工开展“精一、会二、学三”活动的基础上,专门针对女40岁、男50岁以上这一群体的再就业问题,通过推行“金桥计划”、创办职业介绍所,推荐和扶持3323人找到适合自己的新岗位。
贫困救助机制。针对弱势群体最为切身的吃住问题,常州市筹措了1820多万元的送温暖基金,建起一道基本生活保障线,有2384名低保人员直接受惠;对人均8平方米以下的“双困”家庭提供廉租房,目前已解决了131户;根据市总工会划定的特困职工标准,市政府专门出台了9项优惠政策,有1841名特困职工从中得益;全市受到送温暖工程帮助的5000多户特困家庭中,有2456户在2001年摘帽脱贫。
医疗保障机制。实行医改后,常州市除降低住院起付标准线、扩大门诊特殊病种项目外,还专门为困难职工筹措大病救助基金;市总工会在近年成立4个职工互保组织、筹集互助保险基金突破亿元的基础上,也及时推出职工重大疾病医疗互助保障计划,共吸纳3万多名职工参加,有390名困难职工得到最高金额达1.8万元的支付。
帮困助学机制。常州市专门设立了帮困助学基金,妥善解决低保人员及特困职工子女的就读问题,凡上述人员子女从小学到大学读书期间均可享受500-2000元的帮困助学金,现已有近1000人次得到该基金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