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南京外国语学校被市民称为“南外”,简单、亲切。
说起南外,人们自然会谈起那些出自南外的人才,比如朱邦造、钟建华,曾随党和国家领导人出访的高级翻译孙玲华、徐敏、周彦……
起初,每位走进南外的新生,都会为它的历史深羡不已,但当他们融入这个集体之后,便会越来越坚信:自己将来会做的更好。于是,一个又一个“南外”新生,作为新闻人物被南京市民认识:徐开闻,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获得者;蔡力,全国英语比赛第一名;樊盛妍,作为亚洲两个全额奖学金获得者之一,考上英国剑桥大学;裘韬、陈桐,同时被美国五所大学录取,两人最后分别选择了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盛芹,作为中国中学生的唯一女学生代表赴法国观摩世界杯足球赛……
是什么让这些学生如此充满自信?
作为全国首批外国语学校之一,在近四十年的办学过程中,南外做出了自己的努力:从这里毕业的5000多名校友许多在国家外交部、外贸部、中联部、新华社、海关、中国银行等涉外单位担任重要工作。
自然,外语水平高就成了南外学生的看家本领。
南外开设了英、德、日、法四个语种,这里的外语课比一般的中学只多二三节,但学生的外语水平要比一般的中学生高得多:经过六年的外语学习训练,词汇量可达5000—6000个左右,很多同学进大学后编入高起点班或直接跳级。
学外语,不能只为了应付考试,一定要培养对它的兴趣,甚至是热爱,这是南外培养学生最成功的地方。这也得益于学校每年都要大规模、全方位地进行对外交流活动。近年来,南外每年接待数十批国外代表团、参观团、修学旅行团,并先后聘请来自16个国家、126人次的外籍学者、专家来校任教。并与日本、法国、德国、英国、美国等十九所境外学校建立了友好关系,每年都单独组织师生团应邀出访。学校先后选派了141人次的教师和252名优秀学生去国外工作、留学、参观、访问等。像这样大规模、全方位的对外交流形式在全国中等学校里是屈指可数的。
这一切,都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外语的兴趣,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中吸取精华,发展能力。
当记者到南外采访的时候,高二学生谢慧、王轩刚从德国学习回来,问及他们在南外的学习感受,他们说了三个字:真惬意。
有兴趣的学习使他们不再觉得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反而觉得“学习是一种享受”,“课堂是一片乐土”,在这里可以品尝“独立思考”的甘甜,可以获得掌握、运用知识的“成就感”与“满足感”。
南外的学生不仅具备一流的知识水平与学习能力,而且还具有高雅的生活情趣和综合素质。
最让南外人值得回味的,是南外的各种活动:“外语节”、“艺术节”、“体育节”、“读书节”和“科技周”让你目不暇接;“诗词格律”、“文学鉴赏”、“琴棋书画”、“京剧”、“摄影”、“武术”、“柔道”、“口才”任你挑选;“热门话题”讨论会、演讲会、辩论赛、“卡拉OK大奖赛”、“足王杯”足球赛、篮球友谊赛、排球联赛……让你有较为充分的展示自我、提高自我的空间。
在那些日子里,他们可以尽情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舞台,然后努力,然后成功。
每年一度学生会换届改选,大概是南外最热闹的一件事。全校每一位热心于公众事务的学生都可以组织竞选班子,报名参加竞选。在竞选宣传的半个月里,一到中午,每个竞选者都在支持者的簇拥下陆续走进各班演讲、拉选票。有的演讲者尚未开口,支持者就接好手持电脑,放上CD为其配乐;神通广大的还请来电台节目主持人与学生开见面会……
十几天忙忙碌碌的日子,学生们被同伴的热情、勇气、活力、执著、无畏,深深地震憾着,成为他们青春岁月最美的回忆。
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需要一年又一年的推陈出新,这就需要一定的创新能力。而且,各种节目或比赛都需要组织管理,久而久之,学生的社交能力、管理才能也就锻炼出来了。
董正校长对记者说,我们的学生具有许多平时不易发现的才华和潜能,学校有责任为学生搭建舞台,让他们展示自我,增强对自己的自信心,真正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近年来,南外的办学思路和教育教学模式有了质的突破,由单纯的为培养高级外语外事人才打基础,转向以外语为特长、文理兼通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在南外,许多学生都是多面手、文理兼攻。不少学生从出国前的文科转成计算机、电子工程等理科专业,毕业后从事高科技或国际贸易等工作。
目前,南京市教育主管部门将投巨资改造南京外国语学校的校园,相信明天的南外会更加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