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玉海楼前进庭院
在浙南古城瑞安的东北隅,有一座集地方民居特点和私家园林风范于一体的院落。这便是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浙江四大著名藏书楼之一的玉海楼所在地及其主人孙诒让先生的故居。
前不久,在南方的冬雨霏霏中,记者参观了这所建筑。
伴着改革开放的步伐,瑞安已发展成一个颇为现代的中小城市,然而当记者走近玉海楼时,像是立刻远离了喧嚣,进入了一个安静的世界,古朴典雅、书香幽幽。
玉海楼三面环水,走过一座石桥,绿树掩映中可见朴实庄重的台门。灰色的围墙,不宽的台门上方有清朝礼部侍郎李文田书写的“玉海楼书藏”五个大字。
穿过台门,进入宽敞的主院,迎面矗立的就是玉海楼。玉海楼为江南民居式的两层建筑,一层大门前,两根粗大的立柱托着宽敞的前廊。玉海楼的门窗均是木质方格式,近年来虽经过修缮,但仍保持着精巧古朴的风韵。一层和顶层的屋檐呈坡式突出,前沿均饰有漂亮的瓦当,飞檐斗拱,整个建筑显得很有气势。
楼前正方匾额“玉海楼”是由清工部侍郎潘祖荫题写。走进楼内,这里清新整洁,3万册藏书井然有序地保存在那里。玉海楼鼎盛时期,曾有八九万册书籍,历经岁月动荡也有损失,后来为了更妥善地保护,一分为三,另两部分分别送到浙大图书馆古籍部和温州图书馆保存。
出玉海楼进后院,后院的主楼与西院的玉海楼主人孙诒让故居相连,两院之间夹有一小院曰“百晋陶斋”,那里则是主人收藏金石碑帖的地方。在这片占地8000平方米的建筑群中,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可谓尽显其中。
说到玉海楼,自然要提到它的主人——孙诒让和他的父亲孙衣言。孙诒让出生于1848年,同治六年举人,官刑部主事,有“晚清经学后殿”、“朴学大师”之称。与俞樾、黄以周合称清末三先生。其父孙衣言,清道光30年进士,官至太仆寺卿,有“晚清特立之儒”之称。
孙诒让20岁中举人,然而其后来仕途不顺。由于饱学多才,清朝高官包括张之洞多有举荐,但他均推辞不就,而一心回家读书,兴实业办教育。1888年与父孙衣言一起兴建专事藏书、读书的玉海楼。“玉海”之名源于南宋学者王应麟的巨著《玉海》。因孙氏父子敬慕其著作宏富,所以借用其著作之名,同时也认为自家藏书亦“如玉之珍贵,如海之浩瀚。”
孙氏建玉海楼,收集藏书目的颇为高尚,他们藏书并不是只为自家,而是愿造福乡里。孙衣言在《玉海楼藏记》中说:“乡里后生,有读书之才,读书之志,而能无谬我约者,皆可以就我庐,读我书。天下之宝,我固无欲为一家之储也。”
在这一宗旨下,玉海楼有一个十分庞大的读者群。当地的学者名流均成为玉海楼的座上宾。孙氏族人不少年轻后生常到玉海楼读书请教。其中孙诒泽毕业于北洋水师学堂,留校任教习,后被黎元洪聘为总统府顾问。当地青年项骧出身贫寒,十分钟爱玉海楼藏书,后考入南洋公学与邵力子、黄炎培、于右任等同学,后赴美获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硕士。牧童出身的李笠,一有空儿就到玉海楼读书,学业大进,后历任中山、南开、复旦大学教授,为著名的校勘家。当然,玉海楼最大的受益者还是孙诒让。他博学精深,著作等身。从13岁著《广韵姓氏勘误》到61岁辑《籀述林》共达35部,对经学、诸子学、文字学等的研究都有很高的成就。章太炎称,诒让治六艺、旁理墨氏其精专足摩致姬汉,300年绝等双。康有为说,先生与礼学至博,独步海内。
孙诒让是位十分开明的学者,他有强烈的爱国思想,忧国忧民,主张变法维新。剑湖女侠秋瑾被捕后,他曾专门致信张之洞请求设法营救。
孙诒让的后半生深受时事刺激,思想转向教育救国,为此玉海楼藏书的知识体系也发生了变化。不再专藏“屠龙无用”的旧籍。孙诒让于光绪初年就留意欧洲新学,先后购进新书2600多册。1906年造访上海文明书局、商务印书馆、科学书局等,一次就购进364册新书。晚年不再与青年谈经子古义,儿子入学也只督课以科学。他先后阅读了严译赫胥黎《天演论》,亚当斯密的《原富》等,也看过谭嗣同《仁学》,邹容的《革命军》等维新派、革命派人物的作品,作了朱笔批注,接受了许多新思想。
清代著名学者王起说,孙诒让“不只是清代朴学大师的殿军,还是向西方学习现代文明的先驱”。正是由于孙诒让思想的变化,玉海楼的藏书增加了时代气息,书库中除增加了大批新书外,还收集了当时不少报纸杂志,其中杂志有29种1477册,报纸有11种合订为305册。为此玉海楼初步完成了文献类型的藏书楼向新一代图书馆的过渡。
岁月沧桑,百年过后的玉海楼如今仍在发挥着传承文明、教育后人的作用。玉海楼如今是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他的书香悠远深长。他的主人勤学上进,藏书惠民,思想与时俱进的美德将不断地鼓舞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