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结束的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富有新意。面对加入W TO后挑战和机遇并存的局面,我们的科技发展战略如何尽快实现从以跟踪模仿为主向以自主创新和实现技术跨越发展为主的转变?如何在基础研究领域、战略高技术研究领域、产业技术领域着力强化原始性创新能力?如何更多地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这些问题,此次科技工作会议都有涉及。会议提出2002年将落实十大科技任务,令人振奋。
当今世界,随着高技术及其产业的飞速发展,产业竞争已由生产阶段前移到了研究开发阶段,原始性创新作为科技创新的主要源泉,不仅能够带来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而且能够带来新兴产业的崛起和经济结构的变革,带来实现重大发展和超越的机会。因此,原始性创新能力已成为国际经济竞争的核心内容。在这种情况下,科技发展如果仍然主要依靠跟踪模仿,不仅会进一步拉大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而且使得跟踪发展的技术难以越过跨国公司的专利壁垒而找到实际应用的市场空间。
目前,我们面对的一个严峻事实是,我国的原始性创新能力还相当薄弱。在科学技术领域,我们还少有原理和方法上的重大突破。在产业技术领域,我国的发明专利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据统计,近15年来,外国企业和国内企业在中国申请发明专利的比例是6.4∶1。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领域,外国人在中国的发明专利已占到80%至90%。显然,这种状况已到了非改变不可的时候了。
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关键是优化科技工作的内外环境。首先,要进一步明确在市场经济体制和W TO基本规则下,我国研究开发体系的目标框架、队伍规模以及科研力量布局和协作方式,并在此基础上推进科技结构调整,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其次,要围绕增强创新能力建立相应的支持渠道和服务系统;改革和完善科研评价体系,强化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抓紧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的制定,建立国家技术标准体系;实施人才战略,努力培养和造就创新型人才。
以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咨询和评估机构、技术交易机构为代表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运用市场机制有效配置科技资源,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具有重大意义。目前,我国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难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我们要引导广大科技人员和其他社会力量,把发展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作为建设创新体系的重要内容;要以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服务产业化为目标,使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在“十五”期间跃上一个新台阶。
科学、合理的科研评价体系对于科学技术的创新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改革现有的科研评价体系,建立一套符合国际规范的科研评价方法和评价体系,是当前的一项迫切任务。这个评价体系应当优化立项评价指标与标准,把原始创新性摆到基础研究和战略高技术研究立项的突出位置;对高技术研究成果的评价要从以发表论文数量和水平为主转变为以获得发明专利为主;要发挥知识产权在科技管理中的导向作用,建立并强化科技评价体系中的知识产权比重,提高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和运用能力;要针对科技人员个人或团队素质、能力和研究水平的评价,推动形成研究团队,促进科学家之间的协作。
尽快建立起我国的技术标准体系,也是推进科技创新、维护国家利益的重大措施。当前,由发达国家主持制定的国际技术标准,已成为这些国家限制别国外贸出口的技术性壁垒。要打破这种局面,我们必须把建立技术标准作为国家科技项目的重要内容,加强国际标准化发展动态和我国标准化发展战略研究,尽快建立既符合世贸规则、又能保护我国利益的国家技术标准体系;同时,我们还要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及相关活动,以争取在国际标准化领域获得更多的发言权。
高水平的科技创新人才,是原始性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把培养、引进和稳定尖子人才放在加强基础研究和战略高技术研究工作的首位,为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环境。重点是要加强对青年人才的支持,善于发现并支持思想敏锐、富有创新活力的“小人物”;对少数高水平的人才和队伍,在严格遴选的基础上,可采取评人不评项目的方式予以持续稳定的支持,使他们能在宽松的环境下自主地开展创新研究;加大对顶尖人才和高水平人才团队的引进力度,支持他们在国内开展国际一流水平的研究。
一个宽松民主、探索求真的学术环境,对于孕育优秀科学家和杰出的科学成就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要提倡开展平等的学术讨论和争论;对于那些执著追求、大胆探索的科技工作者,要给予真诚的支持,既鼓励他们取得成功,也允许和宽容他们的失败;要倡导研究工作的交流与合作,克服人为的学术壁垒,减少重复研究。
当前,我国科技界正在为应对加入W TO的挑战而进行着紧张的工作,并在制度、政策、环境和条件方面出台一系列新举措和新机制。可以相信,一个以原始创新为特征的科技发展高潮必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