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透学生的记忆,滋润学生的心田。在吉林省,“两课”教学如春风化雨,成为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
在吉林大学的大阶梯教室里,2001级新生的一堂思想道德修养课是这样上的:
老师董丁戈站在讲台上,板书刚刚写上“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有同学在下面嘀咕。董老师微微一笑:“你们的家长在你们来报到之前一定交代过三件事,好好学习考上研究生、搞好同学关系、别谈恋爱。”300多名学生笑了。董老师说,这就是期望,一个家长对孩子上大学时的期望。同样,国家对你们也有期望,这就是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名学生举起了手:“从小我们就被要求要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可我们到现在也不知道它的标准是什么,怎样才是合格?”董丁戈告诉他们:“这是对一个人的总体要求。在每个成长阶段,这个要求有着不同的标准。当你们走上工作岗位成为一个单位的骨干时,你们就能体会这个要求的全部含义。现在,这个要求体现在你们身上的标准就是做一个合格的公民。做个合格的公民从哪里入手?从合格的学生开始,遵守社会公德、遵守学生守则、完成学习任务。”
听了董老师的课,同学们会心地笑了。
在过去的一项调查中,“两课”占据着这样两个极端——最不爱上的课和对自己影响最大的课。反思这种反差,吉林省的“两课”教师一直在研究着如何提高学生的“抬头率”。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也就坚持不懈。专题式教学、双主体学导式、模块式教学等方法被不断探索。董丁戈老师对此深有感触:“一堂课45分钟,要有一次轻松诙谐的话题来调节气氛,还要有一次深刻的话题使他们震撼。一张一弛,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1998年秋季以来,吉林省高校认真贯彻执行中宣部、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的规定及实施工作的意见》,按照要求调整了“两课”课程。去年,他们又将“三个代表”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作为“两课”的重要内容贯穿始终。在吉林省各高校,多年的运作已经使“两课”拥有了无可替代的位置。
东北师范大学早在1993年就被国家确定为“两课”教学改革4个试点院校之一。校党委始终把“两课”作为重点,全面加大投入。学校整合“两课”教育教学力量,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专门承担“两课”教学工作。他们还把“两课”作为“211”校级重点建设学科,投入30万元加强教学改革和博士点的建设、30万元更新办公设施,并用专项发展基金为每位“两课”教师购置了电脑和打印机,调配了13个多媒体教室供“两课”教学使用。三年来学校累计投入150万元,用作教师的奖福基金。学校的改革试验成果分别获得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和吉林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999年还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两课”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培养学校。
吉林工学院的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一直是全国普通高等院校的先进典型,院党委坚持把“两课”建设作为人才培养的基础工程来抓。他们定期研究讨论“两课”改革和学科建设的重大问题,确保其有计划地稳步推进。围绕“两课”教学中的理论问题,学校党政班子成员撰写和发表有关理论文章50余篇,有力地促进了全校“两课”教学向深层次发展。
从1993年起,吉林省就把教材建设作为“两课”改革的重点,不断地更新和充实新的内容。党的十五大后,吉林省又组织力量对教材进行了较大的修改调整,编订出一套7本的新教材,获得了去年吉林省政府颁发的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吉林省32所普通高校现有专职“两课”教师718人,其中35岁以下的占42.3%、专业化率达97.2%、有高级职称的占45.8%、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占46.9%。
据不完全统计,吉林省各高校自1998年以来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共培训“两课”教师1153人次,其中参加教育部举办的课程探讨班、骨干教师培训班达532人次,占“两课”教师的74%。
长春市金融高等专科学校“两课”教师的考研、读研率达到100%。四平师范学院对“两课”教师学习、工作上的优惠政策保证了教师队伍的稳定,三年来,学校的“两课”教师无一流失或转岗。
对“两课”师资的重视也使教师们深深地感到了自己身上的责任。长春工程学院的张建华老师给自己规定了“每天不读一万字不上讲台”。学生们说,听他的课犹如畅游历史长河,亲切而流畅。
在吉林省,“两课”正以其勃勃生机发挥着主渠道和主阵地的作用。去年11月5日至21日,吉林省教育厅、省高校工委对吉林省32所普通高校的“两课”教育教学进行了检查评价。在这个“阅兵式”上,吉林省各高校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