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资源卫星为社会提供哪些服务

2002-01-17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白英 我有话说

编辑同志:

听说国际上资源卫星应用已比较普遍,最近在报纸、电视上也看到,我国运用资源卫星,使防灾减灾能力大大提高。但对于资源卫星,我们还知之甚少,为此,很想了解这一世界最新技术在我国的应用情况。

北京读者陆涛

1991年10月,我国第一个以自主卫星数据源为基础的资源卫星应用机构——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正式成立。经过十年的建设和发展,这个鲜为人知的高技术机构,在我国资源、环境和灾害监测等领域,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资源卫星资料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服务面越来越广。

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以资源卫星的应用为主,主要任务是以资源卫星数据为主要信息源,与中央和地方有关部门共同开展应用研究,并向各领域用户提供服务。目前,我国利用资源卫星资料正在建设农业、林业、水利、土地等资源与环境调查的动态监测系统;农业、林业、洪涝、旱情等灾害的快速反应系统,以及其他领域的应用系统。

在资源环境方面利用资源系列卫星数据,可进行农、林、水、土地、矿产和海洋等资源调查;可对这些资源的数量、质量与分布状况进行分析;可进行农作物估产;可编修地形图;可为城市规划、土地合理利用、资源合作开发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去年初,资源卫星应用中心按照国家测绘局基础地理信息中心的要求,提供资源一号卫星覆盖全国的1300景CCD相机二级产品的数据。这些数据对地图的修测和更新,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们被用于1∶25万全国地形图的修测和更新,即根据现势性强的卫星资料对已有的全国地形图进行修改、补充,提高了地形图的准确性和现实性。

资源系列卫星提供的数据,可对环境污染、河流变迁、湖泊演化、冰川进退、草场退化、土壤侵蚀、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与盐碱化等环境变化进行监测,为人们保护环境,治理污染提供依据。

在灾害监测方面资源系列卫星数据可对洪涝灾害、森林火灾、地震等灾害进行监测、预警及灾后评估,为国家有关部门在指挥减灾、抗灾和救灾等方面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

2000年4月,我国西藏波密县易贡河发生罕见的山体大滑坡。消息传来,资源卫星应用中心的专家立即对数据库中已存档的易贡河流域的相关数据进行检索,及时将山体滑坡前该地区清晰的图像数据和山体滑坡后第4天该地区清晰的图像数据,处理生成CCD相机二级产品,无偿提供给水利部、国土资源部等有关部门。同时还根据资源一号卫星轨道的重复周期,重点安排接收处理了卫星下一圈飞经该地区的图像数据。水利部获取上述地区的遥感数字图像后,迅速生成滑坡三维立体图像,及时了解滑坡和受淹地区的全貌。国土资源部的专家应用资源一号卫星资料,对易贡滑坡的现状和发展做了定量描述,有效地开展了抗灾减灾工作。

同时,水利部遥感中心专家根据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提供的数据,计算出滑坡体下滑至通麦桥的河道坡度,预测藏东南6月份进入雨季时,易贡藏布江的流量将可能达到700立方米/秒以上。国土资源部的专家从资源一号图像解释出,该地区雪线较1998年下降了许多,溶雪量将增大,当有更大的来水时,易贡湖的天然坝可能溃决,湖水瞬间倾泄将会给下游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在专家们的建议下,西藏易贡滑坡抗灾前线指挥部在雨季到来之前,采用炸坝等措施逐步释放湖水,避免了可能发生的灾害。

据该中心主要负责人介绍,他们可提供覆盖我国陆地、领海和周边国家部分地区的CCD相机、红外多光谱扫描仪和宽视场成像仪三种遥感器四个级别产品。根据用户需求,可提供光盘、4mm磁带、8mm磁带和9轨磁带四种产品记录介质。数据录入、数据管理和产品生产高度自动化。资源一号卫星1999年10月14日发射升空,15日三个地面接收站立即跟踪、接收并记录资源卫星的下传数据。该中心的数据处理系统在获取资源卫星第一次传输的回放数据几分钟后,就成功地处理、生产出了资源卫星遥感数据产品,并随即生产出图像光学产品。这些都为满足多层次不同用户的需求,提供了可靠保证。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