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剖视英国档位分明的消费现象

2002-01-18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驻伦敦记者 张 晓 我有话说


英国是全球发达国家之一,不仅国民生产总值居世界第四,其实际生活水平在西方国家中也是很高的。但是,它的大众消费档位却呈现参差不齐的状态。

消费天堂扫描——伦敦第一区的富豪

伦敦连续11年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欧洲第一大都会”。2001年欧盟城市发展水平报告显示,伦敦第一区的消费水平居全欧之冠,被称为全球富裕消费者的天堂。

在伦敦,世界名店鳞次栉比,商品以品质好、档次高闻名遐迩。每天,金融城大亨、好莱坞明星、欧美高级公务员云集此地,挥金如土。专售世界顶尖名牌商品的欧洲最大百货公司“哈罗茨”格调高雅,商品精美绝伦。全球任何名牌商品都能在这里买到,但都十分昂贵。例如,一双男式羊毛袜,售价数十英镑,甚至100英镑。毛衣一件几百英镑。但衣着华贵的顾客们很随意地消费着,毫无惧色。世界一流的牛津街“莎福曲百货公司”商品档次一流,售价亦令普通人咋舌,但依然是每天门庭若市。

世界富人旅游来英,也都会拥向这里选购英国名牌衬衣。摄政大街世界著名服装店“伯百利”、“雅格斯丹”等店总是富人云集,他们不仅在这里购买新款时装,而且一抛几千英镑给自己量体订制。

在英国,光顾此类高档购物区的多为中产阶级以上人士。他们衣着得体,目光自信。幽雅的女士在一区的名店里很潇洒地消费,购买200英镑一双的意大利福尔卡莫皮鞋,或选购500英镑以上的法国名包。在老邦德街的世界名店里,富裕的顾客很惬意地将自己深陷在沙发里,等待售货员提供一对一的温情服务。

大众消费透视——普及全英的超市

普通英国人的日常消费是在超级市场。伦敦第二区至六区,富裕程度依次递减,连锁超市星罗棋布,为普通人的生活提供了极大便利。

较为高档的超市是“玛莎店”,大批中产阶级人士对它趋之若鹜,很安详地在此选购每件约70英镑的衣服。

“圣斯伯利”是英国人开的超市,销售有英国特色的食品。它的口号是“让生活变得更好”。商品价格适中,经济实惠,英国人极为推崇。世夫维、泰斯科、阿斯达等超市,也专售大众消费品,物美价廉。

尽管各家超市价格、环境略有区别,但管理和服务水平几乎相同。超市都设有足够面积的免费停车场、方便快捷的加油站等。超市内的商品归类也很清楚,整齐有序。比如:蔬菜类、水果类、面包类、果酱类、洗涤类、鱼肉类、日用品等等,非常丰富。如牛奶分大、中、小不同包装,品质分全脂、半脱脂、全脱脂和纯天然等。果汁有好几十种,分天然、混合和浓缩的。口味有苹果、桔子、葡萄、菠萝、柚子等,供你挑选。连厨房里洗碗用的擦洗布也有几十种,足够各种喜好不同的家庭主妇自由选择。此外,每家超市都设有“快速收款通道”,为只购买几件小商品的顾客提供方便。

这类超市代表了英国的主流消费文化,它们几乎遍及全英所有地方,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充裕的选择空间,而且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更趋均衡。

曼城购物一瞥——不被青睐的消费阶层

富裕的英国并非青睐所有社会阶层,类似曼城等地的消费情况让人不敢恭维。

曼城是一座老态龙钟的世界名城,街道两边凝重而肃穆的维多利亚建筑,以及在城市中心漫游的有轨电车,让人联想起工业革命时期的曼城。曼城曾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全球的机械制造中心,而今天它已是一座“红颜不再”的城市,市民消费力显然不强。市中心现代化的商场里人群涌动,却透出经济不景气的凄迷。商品一律分类,柜台明码标价,几十英镑的商品很少见,2英镑、4英镑、8英镑的商品居多,而且质量大多一般。例如,坚硬的牛仔裤,仅9英镑一条,生产于斯里兰卡等小国。

曼城的周末,曼联足球与邻近城市利物浦比赛,足球迷们穿着质地不高、红白间条的制服在大街上呼啸而过,醉酒滋事,喧哗歌唱,身后满街垃圾与空酒瓶,使迟暮的曼城更减光华。有人说,曼城的足球流氓多来自当地的失业队伍。他们对足球的着迷,很可能是一种对单调清贫生活的宣泄。曼城人的生活水平虽大体尚可,但绿色郊外豪华典雅的花园别墅,与市内雨打冬窗的低矮民房相比,不禁让人想起恩格斯的一篇文章。他在这篇文章中详细描述了曼城工人区的居住条件,成为维多利亚时代社会批评家控诉政府的文献。

利物浦寻访——富裕国家中的“第三世界”

利物浦曾是英国的造船业中心,当时的经济极其繁荣。今天,利物浦市政大楼的罗马式建筑依然气魄夺人,宽阔的大街仍能让人感受它昔日的辉煌。然而,利物浦已是一片夕阳。港口码头渺无人烟,整个城市萧条而苍凉。虽然英国的失业率在西方国家是低的,这里的失业率却曾高达18%。

这里最贫穷的第八区楼宇破旧不堪。码头边不远处有一座摇摇欲坠的大楼,楼内是当地一个较有规模的市场。昔日巍峨的大楼玻璃破碎、衰相毕现,点缀出它的不景气。大楼内人声鼎沸,满地是世界各地的廉价商品,质地欠佳的服装、粗制滥造的箱包、低档化妆品、便宜的小百货、陈旧的二手商品、1英镑一堆的水果等。摊主高声叫卖,顾客熙熙攘攘,市场内散发着一种难闻的气味。顾客与卖主斤斤计较地讨价还价,面有难色,可见当地居民囊中羞涩,消费萎靡。外来者抵达这里,就像置身于第三世界国家凌乱的集市,从而对发达国家的贫富不均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