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县管乡镇卫生院的典范

2002-01-21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陈光曼 我有话说

走进安徽省肥西县的村镇,昔日破旧不堪、设备简陋的村卫生室,如今已被一座座装饰一新的楼房所代替。在一个个占地面积约为400平方米的卫生站内,食堂、水井、厕所、围墙、绿化带一应俱全;在80平方米左右的医疗用房内,有3-4名执业人员,配备有高压消毒器、紫外线灯等基础设施。这样半径1.5公里范围内的4000左右人口能够享受到较好的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服务。

近年来,在各地积极开展乡镇卫生院管理体制经营机制改革的探索中,肥西县仍然坚持着乡镇卫生院由县卫生局主管的体制。他们忘不了1989年脊髓灰质炎流行时那一幕幕的惨景。那时,由乡政府主管的肥西县乡镇卫生院正处于半解体的状态,无力控制疫情的发展,结果有52名儿童罹患脊髓灰质炎。面对这惨痛的教训,县委、县政府果断作出决定,将乡镇卫生院的各项管理权重新收归县卫生局。如今县管这一体制在肥西县已运行了10年时间,他们在全县初步建立了县、中心乡镇、乡、村四级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和农村卫生管理体系,为农村卫生事业的稳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合理配置资源坚持抓大带小

为了使农村卫生资源实现合理分布、充分利用,肥西县依据需求能力制订卫生规划,并依据规划撤并卫生院,对村级医疗网点资源进行重组。直至目前,全县共设置了8个中心卫生院,23所乡镇卫生院,200个村卫生站,实现了4000人口、半径1.5公里范围内有一所综合性卫生服务机构的目标。

在管理体制上,肥西县摸索出一条“抓大带小”的路子。中心卫生院通过与乡镇卫生院之间的“管理链”对乡镇卫生院实行“辅导型”和“接管型”两种方式,即在业务管理和财务管理上对乡镇卫生院进行日常辅导;对乡镇卫生院自身遇有难以排除的“险情”时,组织人力进行接管,使其达到“三个一”,即构建一种全新的运行机制;拟定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培养一个可以全面负责任的院长之后再将其管理权交给乡卫生院。同时,通过乡卫生院在功能上的扩展和辐射作用,对村级卫生服务建立起有效的管理。肥西县卫生局局长徐杰称这种“管理链”是使在市场经济的汪洋大海中的片片孤帆,形成一支优势互补的“联合舰队”。他说,只有这样才能抵御各种风浪。10年来,他们就是以这种乡村一体化的管理链模式,先后通过中心卫生院对10余个乡镇卫生院进行接管,使一些一度出现严重滑坡的乡镇卫生院,在1至2年内重新恢复生机和活力。

实行人事改革拓展服务范围

人事制度改革是农村卫生院内部运行机制改革的关键环节。1998年肥西县从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入手,在全县各乡镇卫生院采取对私招乱雇人员实行限期下岗;依据卫生院的功能定位和经营状况实行定编定岗;卫生院所有人员一律竞聘上岗;对未被定岗的正式人员实行分流转岗等措施,共清退和分流了124名原在岗人员,并从1999年元月1日起,在全县所有乡镇卫生院实行全员聘用制。

减员分流,实行全员聘用制,增强了农村卫生院的活力。严店卫生院原有21名职工,在1998年聘用了15名,并在内部建立了岗位竞争机制,第二年就出现了可喜的变化。与1997年相比,1999年诊疗人次增长了2.4倍,人均收入增长了1.9倍,卫生院的资产由60.9万元增加到83.3万元。

为了防止乡卫生院在医疗上盲目发展,肥西县规定其功能只能是防疫、保健和基本医疗服务,同时积极拓展服务范围,把农村卫生服务的触角延伸到社区、家庭和脆弱人群的保健。他们推行计划免疫集中接种;推进乡卫生院的产科建设,创建爱婴卫生院活动;采取综合措施,推行住院分娩;开展普查普治等。这些被称为是非医疗性服务的内容,解决了农村卫生院人浮于事的问题,使闲人忙了起来。原来上班没事可干的人,现在有的人清早5时就开始走村串户为群众作体检、抽血,接种疫苗,宣传疾病防治知识。

加强资产监管突出动态管理

“肥了和尚倒了庙”的现象,在乡镇卫生院已屡见不鲜。为了保证农村卫生院公有资产不流失,肥西县卫生局着力从制度上加强对农村卫生院的资产管理。在整顿乡卫生院出纳会计队伍,规范资金运行,建立由中心卫生院为乡镇卫生院带帐制度的同时,由卫生局向农村卫生院派驻由社会公开招聘的财务监理,协助和督促卫生院院长执行县卫生局统一制定的财务制度。

农村卫生院的管理最忌讳的是“方丈挖墙角”和“老牛拖破车”。大柏乡卫生院曾一度因管理不善,各项工作开展不起来;其院长恰似一个“泄了气的皮球”,怎么也“拍”不起来。县卫生局果断地免去了院长的职务,并追回了院长伙同另外两名职工共同贪污的6万元公款。如今大柏乡卫生院在新任院长的带领下,筹资兴建了一所358平方米的门诊楼,以前很多没有建立的卫生服务项目建立起来了,全院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