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力田摄
1999年5月,我刚认识陈聚恒,就为他所培育的速生林所震惊。那林子生长速度之快,叫人无法想象。老陈给他的林子起了个名字叫“超短周期用材林”。
陈聚恒自1957年从新疆八一农学院林学系毕业后,就一直没有停止过与森林打交道。早在学校的试验苗圃工作期间,他就解决了一系列育苗上的难题,写出了《新疆树种育苗技术》专著。
他热爱林业,又善于观察与思考。凡是苗圃,一般都有一片采条区,把那树条砍掉,截成许多插穗,就可用扦插方式长成苗木,再拿到别处去栽种。经常在采苗区工作的陈聚恒注意到一种有趣的自然现象:几种采条用的杨树,生长速度有一定的差别,最快的一年能长到3米多高。同时他还观察到,被砍掉的树条,第二年萌发的新条比第一年长得还要高,且可以连砍6年。
陈聚恒思考着,探索着。地球上的原始林,正在飞快地消失,许多国家为解决木材需要而大力发展速生丰产林。但一般杨树速生丰产林,从栽种到砍伐大约需要7年时间,还是嫌慢了些。陈聚恒想,如果能够把这个生产周期大大缩短,那该有多么好。
陈聚恒进行了两项测定。第一项:他把一年生的新疆杨平茬苗,同速生丰产林10年生的杨树进行生物量的对比测定,它们的生物量几乎没有差别。第二项,对1-2年生杨树的纤维进行测定,它们的长度同大树相比,差别也是很小。于是,陈聚恒初步认定,杨树的早期利用是可能的。
他的第一个杨树早期利用试验是1980年在玛纳斯林场。他被调到那里担任场长,营造了200亩椽材林,解决新疆农牧民建造住房的需要。只用了3年的时间,椽材林就可以砍伐利用。这个经验,在新疆很快就推广开来。
1990年,已经担任新疆林业科学院研究院副院长的陈聚恒,主持一项超短周期造纸条材林栽培方法的研究。试验同时在院内外的6个点上进行。他们选用了几个早期速生的优良杨树品种,试验了多种高产栽培方法,主导思想是加大密度,加大施肥量和用水量。8种密度试验的结果,密度大的比密度小的,每亩风干条的产量高22%-58%。每亩两年生健杨条材林的纸浆产量,高出10年生的新疆杨420%;一年生银白杨和新疆杨杂交的新条材林,更比10年生新疆杨高690%。他进一步对1-3年生的新疆杨条材林亩产浆量进行分析,结果是,1年生比2-3年生高27%和59%,2年比3年生高19%。在南京林业大学,陈聚恒和李忠正教授主持的制浆造纸试验同时取得了成功。利用1-2-3年生的杨树和8年生华北落叶松作为造纸原料,可以生产出高档文化用纸。
在取得初步成功之后,陈聚恒提前退休,并且购买了自己的研究成果,注册了一家民办科技企业。他1996年租用呼图壁林场的104亩土地,完全按照超短周期条材造纸林和饲料林的设计要求,进行生产性的中间试验,取得了完全的成功。由新疆科委主持,有林业、轻工、畜牧等方面的专家、教授进行现场验收,一致认定,参加试验的杨树,一年生平均高度达到3.2米,根径粗2.7厘米。平茬萌芽更新的杨树,比它们还要高30%,粗20%。这是造林史上的奇迹。国际最高水平的意大利,每公顷杨树林最高产材量53立方米,而陈聚恒的数字是75立方米。
几乎与此同时,他们利用超短周期木本饲料林的原料进行饲料加工的试验,也获得成功。饲料成为发展畜牧业的一大难题。用陈聚恒设计的加工设备,可以把木本原料和秸秆变成松软如棉、营养丰富、牛羊爱吃的饲料。
陈聚恒1997年把呼图壁104亩林子转让给新疆一家公司,来到北京,继续他的研究和开发。他在北京注册了一家民办科技企业:北京建峰林牧有限公司。我几次到他的怀柔林地去看,走进那密密麻麻的杨树条林,让人感到像是到了一个神话世界。那些杨树就像是完完全全听他的话,让它们怎么长就怎么长。
我参观过他的饲料试验厂,那厂房和设备都是比较普通的,也就是说,推广起来是不会遇到很大的困难的。老陈告诉我,他们加工的饲料在一两家奶牛场做过试验,奶牛很爱吃,产奶量也很高,成本比较低,是很受欢迎的。
陈聚恒试验成功的栽培方法,几乎适用于一切阔叶树。针叶树用这种办法栽培,生长速度也可以大大加快,利用周期可以大大缩短。如果是这样,中国的绿化,将是非常有希望的。如果我们生存的环境里,有足够的常绿的针叶树,我们的生活质量将会有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