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襄樊1月25日电(记者夏斐通讯员胡立华、张鹤任)1月24日,一场文艺演出正在襄樊市程河镇十字街进行,这是该市“行千里,走百村,进万家”的“千百万”送戏工程的一个场景。
在湖北省十佳送戏下乡示范剧团——襄樊市豫剧院流行着这样一句口号:“视农民为母亲,以大地为娘家。”一次襄樊市豫剧院到保康县大山里演出,在经过黄堡镇黄龙沟村时,听说山上的一户农民头天没看到他们的演出,当即组成小分队上山为这户农民演出,坡陡路滑,演员硬是拉着绳子一个个爬了上去。演出结束后,这户农民全家拉着演员们的手不知怎么感谢才好,连声说道:“难为你们了,难为你们了!”到保康县过渡湾镇演出时,听说一位老太太40多年没有看过戏了,演员们立即临时组成小分队,爬上2000多米的高山,专门在老太太的家门口演出。当演员们把这位瘫痪多年的老太太从床上抬到院子里观看演出时,老太太感动得热泪盈眶。
“宁肯自己多吃苦,不给农民找麻烦”,这是襄樊市各专业艺术团体每次进行送戏下乡誓师动员时的誓词,也是广大演职人员行动的真实写照。该市下属的枣阳市曲剧团的大客车,既接送演员,又能在演出现场当化妆室和更衣室用,解决了农民看演出“包接、包送、包住”的“三包”难题;他们自己动手,把一辆加长大卡车改制成了一个汽车舞台,车到演出地后十分钟之内就可以组装成一个长6.3米、宽9米的舞台,解决了农民“搭台难”的问题;他们自带炊具,到演出地后,演职人员自己支锅做饭,不在群众家里就餐,解决了农民“招待难”的问题;他们自备发电机,解决了农村演出接电难和好停电的难题。
襄樊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马黎对记者说,襄樊市专业剧团能够变“三下乡”为常下乡,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从1999年起,市政府每年拿出30万元,作为市直3家专业剧团送戏下乡演出的补贴经费,由市财政局一次性划拨到市文体局,专款专用。与此同时,在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标准时,市直3家专业剧团全部按全额拨款单位对待,各县(市)剧团也分别先后落实了送戏下乡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