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

2002-01-30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张传亚 我有话说

进入新的世纪,我国创建文明城市活动更加蓬勃兴起,涌现出一大批环境优美、秩序优良、服务优质、管理优化的文明城市。各地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创建工作,推动经济与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创建活动呈现勃勃生机。

把最大限度地实现人民群众的政治、经济、文化利益作为创建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各地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把文明社区建设作为创建文明城市的“第一载体”。所有这些,都是为了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北京市西城区是1999年中央授予的“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区”。一群众打电话反映住处的下水道不通,两天后,问题被区委书记知道,他立即责成区房管局将这家住户的下水道疏通。他说:“这件事对这家人就是大事。下水道阻塞,污水横流,群众怎么过日子?作为党政干部,必须牢固树立群众家里无小事的观点。”

努力实现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良性互动效应。河南郑(州)汴(开封)洛(洛阳)三市双创工作,紧紧围绕旅客最关心的“吃、住、行、游、娱、购”和市民最关心的“安、居、乐、业”问题,从城市面貌、旅游环境、交通秩序、社会治安、服务质量抓起,使三市面貌发生新变化,基础设施建设上了新台阶,景区品位有了新提升,既为当地群众带来了实惠,又吸引了八方来客。去年“五一”黄金周,郑汴洛三市共实现旅游收入19.98亿元,比上一年“五一”黄金周增长65%;全省共接待国内外游客752万人次,直接旅游收入27.5亿元,分别比上一年“十一”黄金周增长了59.6%和64.6%。

德治与法治结合,自律和他律互动。苏州市在保护古城和传统文化、保护生态环境、维护市场秩序、加强城市管理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地方法规,努力形成现代社会公平、公正、公开的法治环境。同时,还始终不渝地开展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为重点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社会主义的道德情操,提倡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努力形成团结、和谐、互信、互助的人文环境,自主、竞争、开放、公平、效率、法制等现代意识深入人心。正是由于德治与法治的结合,自律和他律的互动,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市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气,提高了苏州的文明程度。

与时俱进,积极探索。浙江省宁波市积极探索文明社区创建与市场机制对接之路。他们着力建设的“81890”服务热线,通过这一服务平台,把千家万户的服务需求与千百家企业的服务项目很好地对接起来,既满足了居民需求,又培育了服务产业,既使社区服务成为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途径,又让社区居民得到长久可靠便利高效的社区服务。

实践证明,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移风易俗、改造社会、建设美好生活的伟大创造,是把两个文明建设任务有机结合、落实到基层的有效途径,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是党的群众工作的新方式。创建文明城市活动大有可为。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