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宣布,美方正向菲律宾南部派遣部队,与菲军进行联合军演,以帮助菲政府消灭当地的阿布萨耶夫武装,“菲律宾现在遭受的是一个国际性问题,因而我们要将其纳入全球行动。”
拉姆斯菲尔德称,在美国首批公布的与本·拉登“基地”组织有密切联系的国际恐怖组织名单中,阿布萨耶夫榜上有名,所以“即使与美国‘9·11’事件无关,也必须予以打击。”菲美两国军方高层表示,将有660名美军参加这次“2002肩并肩”演习,其中包括160名特种兵。菲律宾当地语“肩并肩”,是每年初菲美例行军演的代号,据消息灵通人士透露,美军私下却把今年的这次行动命名为“自由鹰”。
美国人以联合军演之名,行在菲打恐之实,实践了几个月来其主导的打击国际恐怖主义不分国界的游戏规则。不过,无论在国际法,还是菲美两国的国内法上,似乎都看不到这次打恐理直气壮的依据。
法理难寻,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阿布萨耶夫问题是菲内政。菲律宾的一批法学专家认为,阿布萨耶夫绑匪是国内犯罪集团,不是外来入侵者,对菲律宾的主权不构成威胁。根据国际法和菲宪法,美不应根据防御条约而插手菲内政。二、美军不能久驻而不撤。菲美《访问部队协议》规定,来菲参加演习的美军停留时间不能超过四个月,以打恐为名,长期驻菲“六个月到一年”,说不过去。三、惩处和打击“恐怖分子”,尚存法律真空。此间一家报纸日前指出:“尽管反恐、打击阿布萨耶夫符合菲国家利益,菲却没有反恐的法律。也就是说‘恐怖’并不构成法律上的罪行,‘恐怖分子’不是罪犯。”另外,在没有相关条约的情况下,把美国以前在菲的基地用于其军事行动的集结地,甚至开放领空为其战机提供加油等等后勤保障和服务,也违反了宪法。
菲有很多人士指出,是阿罗约总统出于个人私心,绕过国会两院,特别是有重大外交决策权的参议院,用总统的职权,以行政手法促成和认可了美军的到来。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从美方得到和换取更多的援助,而这对这位“半路出家”的总统,是“诺亚方舟”般的拯救。一家英文报纸评论说,没有谁会怀疑这个有着经济学博士学位的娇小总统的“才能”。
菲前参议长萨隆加和参议员安加拉公开怀疑,在访美期间,阿罗约总统已经与美方秘密签订了颇具争议的《菲美后勤互助协议》,指出“政府透明度的缺乏,点燃了国内对美军派驻棉兰老岛的广泛争论”。棉兰老岛参议员出身的副总统兼外长金戈纳,一度更是公开对阿罗约绕过他本人和外交部搞“黑箱操作”表示不满,甚至流露出辞职的意向。
但是,菲律宾政府内部的分歧和参众两院的反对声,在1月23日菲国家安全理事会特别会议召开后,所有的争执便“突然”降温和安静下来。大家的口径都变得一致:美军的行动将限制在两国条约和菲宪法框架内,阿布萨耶夫的尽早铲除利国利民。对此,有分析人士猜测,亲美的文化特质和利益权衡,是菲政府内部解开主要矛盾的钥匙。菲美渊源之深,下列数字可见一斑:阿罗约的“梦幻内阁”中有7人毕业于哈佛大学,3人毕业于沃顿学院,4人曾长期任职于华尔街,菲国家安全顾问更是毕业于美国马里兰海军学院,而阿罗约本人有在乔治敦大学拿硕士的经历。这些决策者们对美国的好感和顺从,就不足为奇了。
现在只有一些左派团体和学生组织不同程度地反对美军到来。日前,记者曾随机采访了马尼拉的出租车司机、商场警卫和银行经理,他们的观点是:既然菲政府不能马上消灭阿布萨耶夫,借美国之手一举摧毁绑匪,于国家稳定和经济发展不乏是件好事,只要他们不长期驻菲,对老百姓无害。
“9·11”事件以后,菲美关系相当紧密,达到了1991年菲律宾关闭美军基地以来的最高程度。一次工作性访美,阿罗约就揣着上亿美元的军援和经援,满载而归。而不久前,美国莱曼兄弟公司,又斥资11亿美元,收购菲银行坏账的后续“壮举”,更是连台上演。
菲美正处于蜜月期。但是,美菲两政府仍不得不面对下面几个“意外”,人们也因此有理由为布什和阿罗约同时捏把汗。一、假如,有美军在反恐中被这帮悍匪杀害,怎么办?二、假如,在追剿阿布萨耶夫过程中,与此间最大的伊斯兰反政府武装摩洛伊斯兰解放阵线起了冲突,怎么办?三、造成大量平民伤亡,民愤突起怎么办?四、追剿阿布萨耶夫不利,久攻未果,怎么办?五、阿布萨耶夫的外围组织和外部支持势力,在马尼拉或是他国制造恐怖事件,怎么办?六、握有一对美国夫妇和一位菲国妇女的阿布萨耶夫挟持人质,逃到邻国,怎么办?
据说,阿布萨耶夫盘踞的巴西兰岛,意为“铁的烙印”,历经西班牙人统治四百年,却没让天主教的势力前伸一步,一直是外来渗透者眼中的顽石。阿布萨耶夫意为“持剑者”。美军能不能扳倒烙印上面的持剑者,还存在变数。
摩伊副主席兼政治事务负责人加阿法,近日公开警告“美军在棉兰老岛的出现,是对周围穆斯林邻国行动的准备,而不仅仅是消灭阿布萨耶夫并从他们手中救出人质”。他认为“美军如果擦枪走火”,将会给菲南部和平及东南亚地区稳定蒙上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