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秦文君:最好的教育是提升对善的向往

名流看教育20
2002-02-05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夏欣 我有话说


秦文君,1954年生于上海,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现任上海市作协副主席,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中国儿童文学》主编,迄今著有《男生贾里全传》、《小鬼鲁智胜》、《调皮的日子》等为代表的400余万字的作品,多部作品在国内外获奖并在海外出版。&nbsp

曾就读上海西门路第二小学、上海第十一中学,初中毕业后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落户8年,后在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专科毕业。&nbsp


记者:你是小读者投票产生的“知音奖”中得票最高的作家,可见你懂得他们,是可以走近孩子内心的作家。请你谈谈孩子们眼中的学校到底是什么?

秦文君:我常接到孩子们的来信。他们谈到的学校生活总是缺少色调,难以使他们产生热情。当然也有愉快,但最大的愉快是在与同学相处中获得的。学校里的生活离现实社会还是比较远,他们生活的层面和方式都比较单一。其中难免谈到学校让他们感到的不满和压抑。其实我们都知道,小孩子不可能自觉自愿地、完全自由地接受教育,学习与一切催人进步的事情一样,是需要付诸艰辛的,如同一个人走上坡路,肯定要有不适,要付出,因为那是催着人往上走啊!但是那种繁复的操练、那种只为高分而设置的重复劳作显然也并非学习的本意,那太让人受不了。

童稚世界应该是怎样的?我们说不好,但肯定不像许多课堂进行着的那样一板一眼,劳心费神,无休无止。小孩子不会因为做大量的功课而累死,但他们的心灵会因此而疲竭。

记者:用你作品中人物的话说:“学习应该是带领人走向丰富、体面、明朗、幸福的,那是美丽灿烂的进程”,请再具体谈谈这些文学语言背后的具体信息。

秦文君:我们的中小学教育基础的东西确实非常扎实,但就是缺少一些精神层面上的东西。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我认为最终是要让孩子们懂得爱,懂得自由,懂得创造,真心热爱自己的祖国,理解和乐于去创造美好的世界,同时学会鉴赏生活,鉴赏人,鉴赏艺术,而且这种鉴赏的眼光不是强制出来的;还要学会与人相处,学会生存。这些都会使人的气质境界产生变化。总之,我认为最好的教育应该是把孩子们对善的向往提升起来,他们在学习独立生活的本事时,还要建立起独立的精神、独立的人格。

教育的目的和实现目的的方法应有很好的结合。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很多事情并不是围绕着焕发孩子的心智、良知展开的。

记者:“只有上大学、而且上名牌大学才是成功的”这个意识在学校总是很有市场。

秦文君:许多学生只知道这一点,学到毕业都不能真正懂得爱和回报社会。忽视了教育的这些根本目的,忽视了用适当的方式开启他们心灵深处的东西,却外加了那么多课业的累赘和消极的价值取向,让学生怎么成长?这些都压抑、囚禁着小孩子们,让他们深陷其中,无法自由呼吸。所以我在一部小说中曾让一些无奈的家长和孩子一起“沦落”,帮孩子做一个消极的学生,“教唆”他们练习时尽可能迅速,字迹前三遍需认真对待,其余的可连笔、潦草,只为腾出一些时间“自我解救”,用节省下来的时间,去远眺晚霞,去坐着想想未来,或者跑出去尽情地兜一个圈子,感受大自然的气息……

记者:你在《一个女孩的心灵史》中描写按考试成绩排队划等级时,小主人公受到种种暗示,体会到那种“像冰一般寒气森森的感受”。我猜想你是希望能给教师包括家长一些提醒。

秦文君:常有小孩子给我写信说,生活中像我的作品中描写的善解人意的老师太少了。一些老师还有家长只看重“分数”和那些浅表的东西,用分数衡量一切,这是非常要不得的,他们忽略了儿童成长中一件至关重要的事,这就是“鼓励”,小孩子是多么需要鼓励!他们最怕被成人看死了,失却自信而一蹶不振,丧失了对学习对生活的兴趣。还有不得当的处罚,最容易让小孩万念俱灰。对小孩的管教应该是启迪性的,不是无理的或无端的,而是智慧的,顺就人心的,最高明的教育应该启发人内在的良知。小孩子个个都存有值得赞扬的长处,成绩永远不是判断好坏高低的唯一的标准。某国际机构在全球400名杰出人物的调查中发现,这些人从小自信,爱学习,但60%的人成绩不理想。

家长和教师应该去体会孩子的生存状态,去认识童心的珍贵。它缺乏周全和周密,却发自真实的心灵,是一种令人仰视的、单薄的美丽,成人应该去尽力成全、保护它。因为如果可以选择,谁都不会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学的功课样样精,却不会思考、不会生活的人,而想要一个健康、心灵充满阳光、诚实活泼的孩子。

我感到要从应试的圈子里转出来,还需要绕很大的弯子,需要大家一起努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