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的世界发展以深刻而广泛的社会转型为特征,即由以工业经济为主导的社会向以知识为主导的社会结构转型;21世纪的中国发展以更为复杂的社会转型为特征。
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是以知识为基础,以高科技(广义的)为核心,以创新为动力的社会。储备,传播,创新知识并拥有一大批高科技人才的高等学校必然成为经济社会的中心。我国政府确立科教兴国战略,也是从战略上将高等教育纳入了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心。作为社会的中心发挥作用是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那么,21世纪中国的高等教育如何迎接知识经济来临,向市场经济转轨以及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如何确定他的战略发展目标?如何实现这些目标?这是高等教育所要回答的战略问题。
以周远清同志为组长,由200多名高等教育专家、教授和行政负责人组成的“21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研究课题组”,历时三年多,对上述战略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21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一书,就是该课题研究的总报告和专题研究成果概要。它清晰地勾画出21世纪初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图景。
该书将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问题置于从历史到现实并延伸向未来的时间维度与中国扩展到全球的空间维度构成的宏大背景之中,加以全方位的探索。在总结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经验,把握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和全球发展大趋势以及中国高等教育现状的基础之上,深刻分析了供给与需求,数量与质量,统一性与多样性,国际化与中国特色,公平与效率等高等教育发展的思路。既有明确的战略目标又有实现目标的措施以及处理改革与发展中主要问题的原则。
针对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底,目标高,梯度明显的社会经济状况,《21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提出了构建多层次,多样化高等教育的发展战略:一方面加快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另一方面提高办学水平,创建世界一流大学;适应高科技社会对人的素质,特别是人文素质的高要求,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和中国加入WTO的需要,《21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提出了在高等教育方面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强化国际意识的发展战略;适应我国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需要,《21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提出了在高等教育管理方面加强法制建设的发展战略。
体制是制约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和运行机制转变的关键。《21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提出了高校办学经济主战场要遵循的规律;民办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的举办权,管理权与办学权应合理分离等重要思想。这些体制改革的思想将促进高等教育制度的创新,推动高等教育举办主体的多样化,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的落实以及市场机制的适当引入,从而较好的解决高等教育发展中的制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