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给吴冠中先生拜年

2002-02-17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韩小蕙 我有话说

大年初一,专程到吴冠中先生家,拜年。

有一段时间未见了,吴先生依然精神矍烁,目光锐亮,从里到外透着生动。尤其令人赞叹的是那副又瘦又直的“魔鬼身材”,一举一动仍显示着小伙子的敏捷和干练,使我想到那些站立在大漠上的白杨树,奋力向上伸展着枝条,“嘎巴嘎巴”地向高天竞长。

我止不住赞叹了一句,吴先生谦虚地说:“不行了,不行了,我今年都八十三了。”

八十三岁是不假,不行了却不真实。看了他新画的4幅作品,3幅油画,1幅速写,都依然是求索不已的新探索,是在努力寻求新创意的新笔触,里面,也满盛着永远不满意自己的新苦恼。前不久吴先生有一次皖南之行,在著名的明清古村宏村住了7天。江南民居那些粉墙黛瓦、参差人家、鹅喊鸡鸣的陌生又熟悉的景象,又一次在他的脑海中刻下了深的印痕。但更深的感受,则是对于如何保存古村文化的不同看法,不吐不快,回京后立刻写成文章,发表在我报“文荟”副刊上。现在的4幅新画中,有2幅是用画笔再度表现那一片古村的,无论是速写还是油画,画面上都是满满的房子,密匝匝挤在一起,像城里的鸽子窝一般喧闹,完全没有了他往日江南水乡画作中的那种空旷和恬静,不知是生活本身变了,还是吴先生的下笔变了?

另外两幅,是上一次海南之行的成果,一幅是海边渔村印象,另一幅是花草地上的两棵树,都刚完成,还没起名字。我在第二幅画前怔住了,它像电一样把我重重地击打了一下——吴先生说,这是一对伴侣,在花花绿绿的世界中手挽手站立着,不为浮华诱惑所动——立意虽是一首老歌,构图意识却是全新的,这两棵树,树干光溜溜的谈不上美,上面各顶着比喜鹊窝大不了多一点儿的树冠,更与风姿绰约差得远,可它们几乎是顶着天和地站着,像活的一样凸现出来,于是,背后招摇的花草们就不得不淡出了……我从来没见过这样大胆的构图,让“不美”来主宰“美”,通过超越美来实现高一层次的精神审美,这又是一幅越过一般审美界规的作品,一般人,谁有勇气这么不管不顾的?

年年都来看吴先生的作品,每年都有不同的气象,这是我最为佩服的。我问他为何总要这么逼自己?又为何总能捕捉到新的东西?吴先生随口说,“是呀,重复自己没意思,我是有了新想法才动手,不然就不画。”说着,他拿来了一本新出的画册《吴冠中2000年作品年鉴》,在自序中,他这样阐述自己的想法:“定型的形象有限,不定型的思维无限,由思维引申形式,虽难产,婴儿却应永远是新生态。”画册厚重,64幅作品无言地述说着这位八十岁老人一年的超量劳作,没有节假日,平均5天就创作出一幅画作,而且还“不重复老路,不抄袭自己”。吴先生每天的生活状态原来竟是这样的:脑子不停地思考,一旦想法成熟,立即或用绘画或用文字两种手段倾吐出来;

作画的时候既脑力又体力,往往早餐后即开始,一直画到下午、傍晚、晚上,何时完成何时再吃饭——这和我们所以为的鲜花、美酒、宴会、掌声、前呼后拥、热闹喧嚣、出人头地、极尽风光的名人生活,简直是天壤之别呀!

吴先生称自己的“创作性劳动属于生死搏斗”,然也!在这个世界上,无论什么种类的作品,文学也好,音乐也好,建筑也好,雕塑也好,创新都是最难的,尤其是当作者已经成名、成大名之后,一般人大都会取一种守势了,因为创新所要付出的艰辛实在是太大了,它需要灵魂的燃烧和生命的投入。而且,创新还意味着打倒自己,意味着从头起步,意味着优势的丧失,意味着也许会失败甚或一败涂地。一般而言,如果说年轻人还不怎么怕失败,那么中年人就已经很怕跌跟头了,老年人简直就更承受不起了,所以,“衰年变法”才一直被格外赞颂着。所以,吴冠中先生的永远向高处冲刺的精神,让人由衷尊敬。

我问:“您还记得这一生画过多少作品了吗?”

吴先生愣了一下,连连摇手:“哦,那记不清了,太多了!2000幅总有了,也许3000幅以上?不知道了,不知道了!”

我又问:“那您的作品,每一幅,您都记得吗?”

“当然记得。”吴先生立即道:“每一幅都清清楚楚。因为都不是随便画的,我从来是有了想法才画,否则不画。再说,它们都是自己的孩子,走得再远,做父母的也不会不认得。”

谈起刚刚到来的马年,吴先生告诉我,今年他的第一件大事,就是3月份将在香港艺术馆开幕的“无暇惟智——吴冠中艺术里程展”,这个由香港政府主办的大型画展将历时2个月,共展出他自1960年开始的130余幅作品。还有一件事值得一说,广西美术出版社已经和他谈定,从2000年起,以后每年为他出一本作品年鉴。看得出来吴先生很是高兴,然而兴奋点却不在于昨日黄花,而在于“这是我生命的年鉴,一位作者的血肉年鉴,待来年,再比较这生命,这血肉之躯散发的又将是怎样的气息。”永不言停,年年超越,是作品的集成,更是对生命的鞭策,吴先生,衷心祝福您再攀上新的高度!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