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来,我们已经走过了电子商务的童年。我们付出的代价其实都有回报,童年的痛苦其实是“变蒸”。在中国,老人们认为孩子长大要生病七七四十九次,才能逐步有点抵抗力,这个过程叫“变蒸”。
2002年,电子商务将有历史性的大转折机会。“9·11”事件使电子商务在西方得到了机遇,拥挤的超级市场突然不再成为人们喜欢的场所,网上购物成为时尚。网络这东西比较要命的是:容易上瘾。很多人从此就不再离开网上购物。
前一段时间,舆论流行一种说法,中国用户对B2C的信心已经受到重创。铁一样的事实正好相反:根据2002年1月份中国国际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调查报告,与前几次的结果几乎一致,半数以上的被调查者仍然认为网上购物是将来最有希望的网上事业,显示中国网络用户对网上购物事业的信心一点也不含糊。
更重要的还不只是数量。根据CNNIC的调查结果,用户认为,网上购物付款不方便的比例从2000年1月的17.68%下降到2001年1月的12.59%,2002年1月份的最新数字进一步下降到为11.80%,说明中国网上金融服务的质量大幅度提升。曾经被比喻为“电子商务三座大山”之一的支付问题,看来已经不再是阻碍网上购物的严重问题。
使用货到付款方式的用户比例比一年前有所下降,但仍然是42.80%。有人说这与消费者对支付安全性的担心、对B2C网站的信任等有关。其实这个说法十分片面,另外那超过57%的用户用了什么方式?都是先付款的(在线结算,邮汇或者电汇)。
至于安全性,我觉得中国可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在线结算地区,它的每一笔在线结算操作最终都切换到金融系统的中央计算机系统完成,任何网上商店本身也无法获知用户的银行卡信息。中国没有一个网上商店需要像西方的电子商务网站那样获知、处理和保存客户的卡信息,这是中国的在线结算系统在建设时“先安全,后普及”原则的体现。
事实上,我们3年来处理了数百万笔在线结算,没有发生一次安全问题,在线结算成为所有结算方式里最安全的一种。衷心希望说网上支付不安全的人认真调研一下,不要再盲目地说“不”了。
影响在线支付比率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银行卡对单次、当日结算额上限的限制。有的卡限制在几千元。对于购买价值稍微大一些的商品比如3000元以上的中档数码相机的人来说,如果使用这种卡,除了使用货到付款,目前还确实无计可施。网点相对较少的招商银行一卡通一直在我们的网站中占有压倒优势的结算额,就和它的上限高达数万(一网通甚至取消上限)、而且授权十分方便大有关系。
一个时髦的话题是关于消费习惯的。有人说由于消费习惯问题,网上零售不是或者不能成为零售业的主流,所以“没戏”。这句话我觉得近乎抬杠:要求一个才6—7岁的商业模式代替已经100多岁的连锁商业(还不说几百岁的零售业)成为主流,如果拿这个做辩论的前提,那确实是可以立于不败之地的,起码能立于不败之地几十年。美国的网上销售也只有整个零售业的2%。可是,全世界用电脑打字的人也差不多是所有写字人群的零头。不知道这样的推论有什么意义?
看电视和看报纸其实都有价值。喜欢玩QQ(一种网上会话方式)和喜欢打电话也没有什么冲突。电视永远不会代替报纸杂志,QQ应该也不会代替电话。可是如果我说,电视不能代替报纸杂志就“没戏”,QQ不能代替电话也“没戏”,听起来是否很像抬杠?
我经常在网上买书买唱片,这一点也不妨碍我在门口的杂货铺买烟。网上商店的客户肯定也经常在他们家门口的杂货铺买烟酒糖茶,这一点也不妨碍他们习惯性地到www. igo5. com网站来寻找才听说的新书新唱片或者即将用完的香水。和习惯了放着电话不打而是到网上“Q我”一样,习惯了缺什么就到网上找的人越来越多。现在的数据说中国已经有1060万人有这个习惯了,这么庞大而且还在日夜成长的目标客户群,难道还不够电子商务施展的吗?
(作者系西单电子商务公司首席执行官,我国电子商务的创始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