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主体和基础,抓好本科教学是提高整个高等教育质量的重点和关键。当前,必须高度重视高等教育的质量建设,把加强本科教学工作列入重要工作日程。辽宁大学近几年来为加强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本科教学质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他们的经验可供借鉴。
辽宁大学为适应新世纪对基础厚、口径宽、素质高、能力强的人才需求,以“211工程”建设为契机,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探索出一条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来带动教学质量全面提高的新路子,使该校的本科教育质量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早在1998年,辽宁大学领导班子就明确提出:要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本科教学非常重要,基础教学非常重要。要高度重视核心课问题,要请知名教授回归本科课堂。为此,该校在全校341门主干课的基础上,遴选出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等10门覆盖面大、后续课程对其具有依托意义的课程进行全校性重点建设。
他们的做法是:制定核心课建设方案,对每门核心课给予较大数额的资助进行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材、教师队伍等方面的建设;成立核心课教学领导小组,在综合考核的基础上,聘任最优秀的教授担任核心课的主讲教师;以主讲教师为主,成立核心课教学组,实行主讲教师负责的第一责任人制度,并配备一些年轻教师作助教;按核心课建设方案和本科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加强核心课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修建若干具有先进教学设备的多媒体大教室。
此后,该校启动了“核心课工程”的试点工作,组建了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和社会主义部分两个核心课授课小组,为经济管理类学生开出了全校第一门名教授执教的本科核心课。以博士生导师林木西教授为首的授课小组使这一课程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接着,该校扩大了“核心课工程”的试点面,以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国际经济学院、经济研究所为试点单位,确定了8门本科核心课,并相应确定了核心课授课小组及第一责任人。
辽宁大学外语四级首次通过率已连续多年保持在75%左右,这为用外语讲授专业课打下必要的基础。他们把基础较好的国际经济学院98级国际金融与国际贸易两个专业作为试点单位,对国际商务、国际金融两门课程实施了双语教学,教材采用美国原版教材。除了用英语授课外,学生在课堂回答问题、日常作业以及期末考试也完全使用英语。从教学组织和教学效果看,教师能够自如地运用英语熟练准确地讲解该课程的基本内容和重点、难点,课堂上师生运用英语进行教与学的双向互动清晰明快,学生听课的精力十分集中。经过课后的问卷调查,有90%以上的学生能完全听懂教师用英语讲授的专业课,而且为了适应“用外语讲授专业课”这一教学模式,学生课后阅读英文专业的书籍量有了大幅增加。
主讲教师邢媛媛认为,实施“用外语讲授专业课”工程,既是对学生的挑战,更是对教师的挑战,对于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的自我完善大有裨益。截止到目前,辽宁大学实施“用外语讲授专业课工程”的课程共有27门。
辽宁大学实施的“本科生导师制工程”,目的在于探索一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精神、树立创新意识、提高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使学生由“学会了”向“会学了”的方向转变。
据此,该校各院系全面铺开了“导师制工程”,共为494名优秀本科生配备了125名导师,其中教授38人,副教授63人。本科生导师在对学生的指导过程中,必须对学生的思想表现、学习状况等有较全面的了解;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不同特点和发展方向,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帮助学生合理安排学习进程;指导学生选课,选主攻方向,选辅修专业;指导学生毕业论文(毕业设计)选题和撰写工作;指导学生选择课外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指导学生考研和带领学生参加导师的科研活动。
对于实施“三项工程”的成效,辽宁大学校长程伟概括为“三个转变”:一是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在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迅猛发展的形势下,坚持以本科教学改革为重点,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强调本科教育的基础性地位,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教师特别是一些知名教授由过去只承担硕士生、博士生教学任务开始向本科生课堂回归。二是促进了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为了综合考评学校本科教学质量,辽宁大学在考试方法上也因应“三项工程”进行了相应的改革,逐步加大口试和综合能力考评的比例,并增加随机考试的次数;在考试内容上,实行书本知识和应用技能相结合,增加综合分析的分量,着重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成绩评价上实行综合考核,对学生在专业素质、文化素质、政治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综合平衡,注重实际应用,逐步加大实践课成绩和参与导师科研项目的课题量在总成绩中的比重。三是促进了学生由被动接受向“快乐学习”的转变。“三项工程”的实施,使学生不但能掌握最根本的专业基础知识,还能在提高外语能力的基础上了解和掌握本专业世界最前沿的学术发展动态,更重要的是能够进入导师的科研课题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科学研究,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由此而实现了学习、应用、再学习、再应用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