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为了创造新的辉煌

新闻聚焦①
2002-02-25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冯永锋 王光荣 我有话说


编者按

中关村在北京的经济发展中代表着什么?在中国经济背景下意味着什么?在世界经济大循环中应当承担什么角色?长久以来,中关村在人们的心目中是与高科技、大企业、众多著名的CEO划等号的,谁也不敢小觑这些外表庞杂、拥挤的街道。它的上空,似乎有一顶金色的华盖,使它能聚海内外学子之人气、国内外资本之财气和新经济快速增长之运气。

20世纪末,有许许多多关于中关村的说法,一部分人说:“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上海,新世纪的希望在中关村”;另一部分人说:“中关村只有企业没有产业;中关村的企业做不大;对中关村溢美太过、溺爱太多。”

2001年1月《中关村科技园区条例》出台。北京市政府和科技部计划用10年时间把中关村建成世界一流的科技园区;李岚清副总理提出中关村要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中关村的肩膀承载了上上下下的希望。本报今起在《新闻聚焦》专栏推出系列报道,希望和读者一道探讨中关村的发展之路。

中关村辉煌依旧

2001年末,中关村管委会召集媒体通报情况时,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陆昊仍旧满怀激情。统计数字出来了:2001年,中关村科技园区实现增加值456亿元,同比增长40%;技工贸总收入2150亿元,同比增长28%;上缴税费92亿元,同比增长50%;出口创汇25.5亿美元,同比增长28%;企业总数近万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060余家,创历史新高;新增就业6万多人,就业总数达36万人。

陆昊还公布了其他方面的很多数字。这些数字无一不在有力地说明,中关村依旧是中国高新技术区的代表。中关村科技园区主要经济指标约占全国53个高新区总量的10%以上。2000年,中关村园区技工贸总收入占53个园区的18.23%,工业总产值占13.44%,净利润占18.26%,上缴税费占13.39%,出口创汇占10.76%,增加值占16.25%,从业人员占11.68%。与全国高新区比较,中关村园区企业的技术收入占有重要地位。2000年,全国53个高新区共实现技术收入401亿元,其中,中关村科技园区为199.9亿元,占全国高新区将近50%。2000年中关村园区的技术收入总额占技工贸总收入比重达11.9%,比全国高新区平均水平高7.5个百分点。事实表明,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创新活力在高新区中最具代表性。

发展中的问题和矛盾

中关村年年都在大步发展,但有事物就会有矛盾,有发展就会有问题。当前大家问得最多的是:中关村企业为什么长不大?

北大天正公司总裁黄斌说,我在中关村快十年了,前不久我认真考虑了一下,总结出中关村当前面临的几个矛盾,一是高新技术概念与像农贸市场似的电子产品配件市场之间的矛盾,二是高新技术企业“证书”与落后的管理方式之间的矛盾,三是高校的人文环境与企业粗放经营之间的矛盾,四是广阔的国际市场与艰难的创业起步之间的矛盾,五是自力更生与众志成城之间的矛盾,六是开放、大气、“敢为天下先”与狭隘、保守、“想跃龙门却无力”之间的矛盾,七是鼓励创新与不公平竞争之间的矛盾,八是知识经济和电子商务的实践者与靠当“搬运工”挣体力钱的矛盾,九是“知识经济”的潮流引领者与干着盗版和欺骗勾当的矛盾。这所有的矛盾集结到一点,就是社会对中关村的美好期望与中关村的现实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矛盾的出现早已有之,而现在尖锐起来,恰恰证明了中关村在向理想和理性的方向努力。如果中关村没有理想,不思进取,没有进步,那么很多问题就不会暴露出来。北京青年创业投资服务中心主任高斌说,理想中的中关村,应当是知识转化和技术交易的市场,高级技术人才中介市场,高级商务、金融活动的优雅场所。一句话,过去,当中关村循着市场自发的线路发展时,除了一些有创业梦想的人之外,没有太多的人对中关村有多高的期望,但是,当中关村被放到新世纪的国家战略之中时,特别是我国加入了WTO,人们都期望中关村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晴雨表”,成为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圈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成为有理想、有技术、有才能的人的创业乐园。可是现在,它并没有实现这个目标。

过去中关村作为全国少有的“高新技术试验区”,很多方面都先走一步或者几步,很多概念从这里孵化,很多企业在这里萌芽,很多人对它心仪神往。但现在,中关村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着新的挑战,完全自发的市场力量已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国家政策的倾斜也不再是中关村的优势;对创业者优惠条件已经不是中关村最有吸引力的地方;中关村电子产品交易市场的核心地位即使没有丧失,但全国各地也已经遍地开花,有些地方的交易成本甚至比中关村还要低,规模正在赶上或者超过中关村,而中关村作为高新技术交易市场的能力却还没有形成,以至于造成一些跨国公司为选择好的商务环境而放弃了中关村。

中关村必须提升自己的形象,满足多样化的发展要求

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博士说,现代经济讲究“比较优势”,中关村人应当考虑:什么才是我们最富竞争力之处?我认为,中关村优势,不仅仅是房子,不仅仅是技术,不仅仅是优惠政策,而一定是鼓励创业的环境,公平竞争的秩序,自由发展的空间,容忍失败的精神。

相比较而言,上海浦东、深圳等地,正以越来越富吸引力的条件,越来越成熟的市场经济机制,越来越完善的服务,吸引着高新技术创业者的目光。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存在着无可置疑的区域性竞争。

中关村意识到了问题所在。早在1997年就提出了要“产业升级和市场升级”的战略思想,1999年国务院批复之后,政府更是加大了园区软硬环境的改造力度。在硬环境建设上,目前,中关村正在进行内部空间大调整。西区正在加紧建设,东区规划在即,上地北扩工程、软件园、生命科学园也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整个中关村成了一个大工地。然而,事物是复杂的,也许让当局者想不到的是,当20年形成的经济积聚形式要升级时,中关村核心区全部推倒的基础设施改造使企业的门槛一下子抬高了,本身就缺乏资金的一些中小业主,由于难以承受中关村较高的房价纷纷迁出,而他们却是多少年来中关村赖以存在的根基。

矛盾出现的原因,是中关村必须提升自己的形象,同时也必须满足多方面的发展要求。关心中关村的人们站在不同的角度不断地追问:中关村在哪里?中关村标志是什么?中关村有什么?中关村该往何处去?

其实中关村一直在努力提升自己。中关村并不满足于已有的形象,一直在努力缩小着现实与理想中的差距。

而且,中关村的问题绝不局限于中关村。我国著名经济学家魏杰说:“中关村的成长和发展是作为我国整个IT产业、信息产业发展的开始。中关村的概念实际上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概念。中关村作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领头羊,其发展反映了整个高新产业发展的动向和趋势。中关村的现象应该作为整个高新产业发展的现象来看待。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关村企业为何长不大的问题,是我国整个高新技术产业做不大的问题。”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