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专利”遭遇经济难题:维护费谁来承担?

2002-02-25 来源:光明日报 记者孙承斌、张景勇 我有话说

据新华社北京2月24日电(记者孙承斌、张景勇)一项获23个国家专利权、5次获国际发明金奖的发明专利,因为无力支付专利年费,2月28日后即将在一些国家失效。专利发明人范朝来无奈之下到北京求助,一个多月后仍一无所获。时间一天天过去,燃眉之急谁来解决?

范朝来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研制“自动同步开合式螺纹装置”,将台钳等螺杆机构五金工具的工效提高10多倍,1999年10月通过由知名科学家王大珩等组成的鉴定委员会鉴定,并获得多个国家的专利,被一些媒体誉为“专利国宝”。目前,范朝来已开发成功8代专利产品。

发明创造的背后却是沉重的资金负担。为研发新一代产品,支付专利申请费、维持费、年费,10多年来,范朝来不得不四处借钱、贷款,寻求赞助。“我现在背着2600多万元债,为支付专利的各种费用就花了500多万元。”在北京一间狭小的地下室,范朝来对记者说。

2月初,范朝来收到专利申请代理机构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的通知:尽快缴纳欧洲10多个国家的专利费用和以前欠款共计53万余元,并“再次紧急警告通知:本月28日的最后期限不能延期。”

范朝来赶到北京,到有关部门寻找帮助。“虽然他们有的非常冷漠,有的表示同情,有的积极出谋划策,但却有一个共同的结论:这事不归他们管。那么,到底应该谁来管?”范朝来有些激动地说。

记者带着同样的疑问来到科技部。有关部门负责人杨林村解释说:“国家从政策和资金上对专利的申请都给予一定的支持,并对专利维持费用给予适当补助。但是企业不能过分依赖政府,要充分融入市场,国家财政不可能为所有企业承担一切专利费用,在国际上也是如此。”

国家知识产权局的解释同样也很有道理:国际专利的费用,包括国内的专利费用,对每一个企业都是公平的。一方面,国家应加强引导,使社会对发明专利确实重视起来;另一方面,企业也要转变观念,关注市场,把问题放在市场中解决。

范朝来也曾想“在市场中解决”问题,“但在融资过程中屡屡碰壁,找银行,找风险投资公司,找各大企业合作,谁也不愿冒这个险。”

范朝来的遭遇绝非孤立现象。据国家知识产权局透露,我国每年都有一批专利因费用问题而失效。北京海淀区一家工厂的总工程师杜志源说:“由于担心无力支付专利的各项费用,我的一些发明都不敢申请专利。”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