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之滨。珠江入海口西岸。一艘汇聚了数百家软件企业及其世界软件精英人才的中国航空母舰正迎着新世纪的朝阳扬帆起航。
笔者沿京珠高速公路南下,越过珠江南岸,进入珠海北部的金鼎、唐家地区,一座座宁静优美的现代化楼宇在鲜花草坪和亚热带灌木的环绕下,童话般地屹立在珠海海湾大道一侧的蓝天碧海、椰风海韵之间,这便是以南方软件园为核心、以珠三角高新技术产业区、珠海大学园区和科技创新海岸为依托的珠海国家软件产业基地。
在珠海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听不到机声的轰鸣,人群的喧嚣,一切奇迹的创造和财富的增长都蕴涵在一片宁静幽雅的氛围之中。
此时无声胜有声,于无声处听惊雷。正是在这片南中国经济特区的热土上,一个在当今世界上最具有活力和创新精神的软件产业群正在崛起。
笔者推开那一扇扇窗明几净、一尘不染的软件企业之门,从银光闪闪的电脑屏幕上,从鼠标代码程序的变奏图中,从一张张年轻专注、志在必得的脸庞上,从诞生在这里的数百种民族软件品牌的展示大厅里,从那些始终处于创新和变幻之中的软件技术实验室和软件标准测试中心的仪器中,从国际软件业巨头与国家政要在这里留下的满面春风的笑容里,笔者感受到的是一种创造现代信息社会的神奇力量,这力量代表着一个崭新的前所未有的数字时代的到来,这力量推动着中华民族以及整个人类社会正在发生或将要发生的一场伟大的信息革命。
在今天的信息时代,软件产业代表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实力。从某种意义上说,珠海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就是世界认识今日中国、认识中国经济特区的又一扇窗口。
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一个令世界为之震撼、并将永久地写进人类技术革命史的伟大发明展现在世人的面前:万维网、浏览器,这两个被称为网络和软件的怪物,顿时把人类生活的地球浓缩在计算机屏幕的方寸之间,它给全世界每一个掌握它的人提供了一个平等地进行创造和文化交流的广阔舞台,接踵而至的软件技术革命和网络技术革命的飞跃,呈现出了日新月异的发展态势,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都在以极大的热情去拥抱由网络和软件构成的风光无限、能量无限、智慧无限的虚拟世界。
迄今似乎还没有什么更好的机遇和资源的利用价值能够与之相比拟了。日益强大的中国没有理由不作出积极的反映。国家计委主任曾培炎等领导果断地作出决策:着手创办上海浦东软件园和珠海南方软件园!
1993年4月,南方软件园作为国家电子工业八五重点项目投入建设,一期工程于1998年开发成功,通讯网络采用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其骨干网络采用以光纤为载体,以千兆交换机为核心的以太网结构,楼面工作间以100兆快速以太网到桌面,为入园企业提供了一个开放性、标准化和模块化的高速园区通讯网络,带宽能够同时满足所有语音、数据和视频图像的传输需要。入园企业在园区办公场地变动时,也能方便、快捷地重新联接内部网络。园区还为入园企业提供了开放实验环境和软件产品测试实验室、评测中心、软件认证中心和数字产品出版中心等,具备了软件研发、培训、会议、展销等多方面的功能。南方软件园简洁、明快、富有现代气息的建筑造型,蓝天、绿草、花团锦簇的自然景色,方便、快捷、现代化的通讯网络,良好配套的办公、生活服务、娱乐设施使它成为新兴的中国软件产业成长的摇篮和珠海市独具特色的旅游景观。
地方政府的远见卓识和大力支持,也为诞生之初的南方软件园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广东省和珠海市毅然决定:为支持软件技术研发和成果孵化,在南方软件园区设立1亿元的风险投资资金,将中山大学信息工程和软件研究中心迁到珠海。珠海市政府提供了迄今为止国内其他科技园区所没有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入园企业三年内的房租按人均10平方米的标准核算,全部由政府财政支付;园内企业的通讯费用比园外降低30%;软件企业员工个人所得税应税收入可抵减4000元;在园内设立“珠海市留学生创业园”;简化入园企业人员出入境审批手续,方便对外业务交流;积极支持有条件的软件企业在主板或创业板上市。
理想的创业环境和软件投资洼地就这样形成了。
展现在21世纪曙光下的珠海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已经是个初具规模和竞争实力的软件“航母”了。2001年,珠海市软件企业达到了490家,其中76家软件企业和218个软件产品通过了国际软件行业严格的双软认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达276件。仅有120万人口的珠海市实现软件销售收入16亿元,同比增长60%。
最为引人注目的还是南方软件园区那一片兴旺的建设场面。这里已经汇聚了130多家国内外知名的软件企业,出现了旺盛的市场需求。南方软件园一期工程在建成运营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就获得权威部门的ISO9001质量认证,园区内3万多平方米的建筑空间立即被捷足先登的境内外软件企业和研发机构抢驻一空。建筑总面积28万平方米、投资9亿元的二期工程又紧锣密鼓地投入到轰轰烈烈的建设之中。
南方软件园二期工程是一期工程投资规模的十倍,18个月后,又将迎接大部分已经预订出去的100家软件企业和6000名软件开发、生产人员入园。业内权威人士认为,它不仅是一期工程的延伸和扩展,而且标志着软件产业在珠海的升级,将由此奠定珠海在东南亚、甚至未来世界软件业发展中的龙头地位。
珠海南方软件园从决策、奠基到异军突起,经历了十年孕育和“二次启动”的艰苦岁月。南方软件园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牟荣光在回顾这段创业历程时说:“南方软件园之所以能够如人们所盼望的那样成长起来,主要是因为珠海市委、市政府和我们的软件企业一直没有放弃希望和努力,而且赶上了许多好日子。”
1993年的国家宏观调控,对许多重大建设项目来说,是一次命运攸关的历史时刻。原国家电子工业部决定将有限的建设资金先保证浦东软件园的建设,而南方软件园项目则暂时搁浅。
正是在这个生与死的关键时刻,南方软件园项目得到了珠海市政府和人民的百般呵护和精心培育。南方软件园的牌子和十分醒目的园区效果图依然伴随着平整土地的车辆与忙碌的人群,巍然屹立在由广州进入珠海市区的海湾大道旁。
1998年8月,上任伊始的珠海市市委书记黄龙云亲自来到南方软件园,了解建设情况和存在的困难,提出要认真把握符合珠海产业发展方向和城市功能定位的每一个重大项目,尤其是代表着世界经济发展潮流和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强大带动和引导作用的软件产业的建设,决不能丢失已经到手的“香饽饽”。
就在南方软件园初建成的那栋孤零零的办公楼里,珠海市政府领导频繁地召开现场办公会、软件企业代表座谈会,果断地作出决策:南方软件园与其建一栋楼后就“死”掉,还不如全面启动原计划中的“一期工程”,南方软件园不仅要“活”起来,而且要迅速长大,需要的建设资金和建设中的其他困难,珠海市将全力以赴帮助解决。人们看到,原先准备奠基动工的珠海市行政中心项目莫名其妙地“泡汤”了,而南方软件园、大学园区等重大建设项目却在这个时候一天天地成长起来。
对于南方软件园来说,虽然当时地方政府的投资只是杯水车薪,但政府的决心和真诚的服务,却是南方软件园走出困境、迎来辉煌的决定因素。
二次启动后,南方软件园在半年内投入了8500万元建设资金,占地8万平方米的一期工程完工之日,就是软件企业踊跃进驻之时。《珠海市企业技术秘密保护法》、《珠海市技术成果入股与提成条例》、《珠海市科技创业投资暂行规定》等一系列政策、法规陆续出台了,软件产业发展的利益机制和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因此而形成了。在后来国务院鼓励发展软件业的18号文件出台不到三个月内,珠海市政府《关于发展软件产业的若干规定》就紧跟而上,进一步从注册登记、招商引资、股份上市、房地价格、税费减免、产品出口、CMM认证、人才培养、产权保护、资金支持等各个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特殊优惠政策。
“同望软件”是南方软件园第一个勇敢的“吃螃蟹”者,他们当时从珠海中心市区移师到位置尚嫌偏远、甚至“前途未卜”的南方软件园办公,用自己实际行动向用心良苦的珠海市政府和艰难起步中的南方软件园投下了放心的一票。
南方软件园开园迎宾不久,广东省委、省政府珠海现场会确定珠海市建设“三基地一中心”的奋斗目标,第一个基地即是以信息技术为龙头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借此东风,南方软件园二次启动的轮子更加高速地转动起来,园区内的公用面积被抢驻一空,目前尚有十多家软件企业在排队等候二期入园。IT界人士羡慕地说,好日子都让南方软件园赶上了。
这里的软件从业者告诉笔者:“对于高风险、高回报、高增长、生命周期短、更新换代快的软件企业来说,固然死掉容易活起来难,而要活得持久、活得强壮、活得让同行仰慕、让嫌贫爱富、弃弱趋强的市场归顺于你,却难乎其难。而南方软件园之所以让人放心、称心,最重要的不是这里有多么漂亮的房子、多么现代化的网络服务设施,而是有一个能够促进软件企业做大做强的优势环境,在于同时把企业、人才、资金、市场、政府支持、产业组织、大学园区等多种资源集中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局部优化的环境和快速反映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