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大多都有知名度。可是,最重要的是要追求“知民”度。“知民”是“为民”的前提。知民之所言,方能为民代言。知民之所呼,方能响应民之所呼,方能为民大声疾呼。
可是,知民不是唾手可得的。民情、民意是透明的。民情、民意却又是不肯向高高在上的人敞开的。应当承认:不少“奏折”所述的民情民意是打了折扣的。只有深入实际,只有沉到群众之中,与群众打成一片,才能摸到群众跳动的脉搏。
近年来,我刻意到群众中开展调查。我不喜欢坐在宾馆里听汇报,总要千方百计到村里,到农户家中访问。有一年的12月30日,我步行去一个村庄。老远看到村民穿着白衣服。我怀疑是不是在办丧事。如果是办丧事,我应该行什么样的礼节呢?我请教陪同的乡长:“村民为什么穿白衣服?”乡长回答:“那是穿的羊皮袄。”我信以为真。哪知进村后,我才发现:好几位村民所穿的白衣服,原来是蛇皮袋,装化肥、农药的蛇皮袋。我心里十分难过,情不自禁地掏了二百块钱给其中的一位军属。
还有一次,我遇到一位建国初期初级社的老社长。他一只脚穿了只白色运动鞋,另一只脚穿了只又破又脏的布鞋。我问老社长:“为什么这样穿鞋子?”他苦笑着不回答。这时,一位小伙子代他回答说:“那还不是因为不够分的,只好把一双运动鞋分给两个人,左脚(鞋子)给老社长,右脚给了另一个人。”这句话,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心。我立即写出加大扶贫力度、加快脱贫速度的文章,受到一些委员的好评。
如果说文章尚有真情,那是贫困地区村民对我的指点。人民群众不仅是委员建言的主体,而且是委员立论的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