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建教育强省的投入哪里来

2002-03-04 来源:光明日报 嘉宾: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省长习近平主持记者:高建进 我有话说

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省长习近平


1995年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教育强省目标,旨在让相对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的福建教育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两会”前夕,福建省委省政府在北京香格里拉饭店邀请在京院士、福建省政府经济顾问与法律顾问召开座谈会,倾听专家们的真知灼见。记者就专家们关心的关于教育强省的热点话题进行了专访。

记者:福建的GDP位居全国第11位、人均GDP则居全国第7位,与此同时福建对教育的投入占GDP的比例只有2.07%,低于全国平均的2.87%。如何用创新的办法解决在建设教育强省中所面临的投入不足问题?

习近平:福建教育要在新世纪实现新跨越,赢得新发展,从根本上说,必须走改革创新之路。从目前来看,与发达省份相比,福建教育的现状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其中,投入是一个关键因素。投入比例偏低有历史与经济等诸多原因。解决教育投入不足关键要有新举措、新办法,也就是要靠创新。

首先,要解决好各级党政领导对教育的认识问题。教育投入是基础性、生产性、战略性投入,同时又有周期性长、见效慢、花钱多等特点,各级领导眼光看得远些,真正重视了,办法总比困难多。

同时,增加教育投入还必须要有新视野、新思路。以吸引海外侨资办学为例,据不完全统计,福建实施“两基”攻坚12年间,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以及国际友好人士就为福建教育捐款达18.2亿元,这对我们多方筹划教育投入是个极好的启示。

实际上,这几年福建省财政投入教育经费逐年都有较大增长,特别是我们还制定了《福建省农村义务教育集资管理暂行规定》、《福建省农村教育费附加征收管理暂行规定》、《关于做好中小学教师工资县级财政国库统一发放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只要各级各部门、社会各界齐动手,在改革中找办法,在创新中求出路,就一定能从根本上确保增加对教育的投入。

记者:福建作为经济相对发达的沿海省份,基础教育走在全国的前列,但高等教育的数量和质量都达不到全国的平均水平。其大学生的毛入学率只有9.07%,低于全国的11%;学科建设和研究生培养相对落后,其中博士点只占全国的3%。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福建有何新对策?

习近平:根据福建省委、省政府颁发的《关于加快实施科教兴省战略的决定》,我们完成了对福建教育在21世纪的发展规划工作,总的考虑是在“十五”期间福建高等院校在校生要净增10万人以上,要新增100个硕士点及一批博士点,“211工程”建设要上新水平。近两年来,我们大力推进省属大中专院校结构调整、规划高校新校区和大学城建设,在提升福建高校办学水平与竞争力方面迈出了新步伐。作为福建省“十五”期间社会事业发展最大的建设项目,占地达20平方公里、一期总投资达23.08亿元的福州地区大学城最近已开始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这标志着福建高教进入高速发展期。

对福建高等教育的发展,我们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改革发展的新思路:要走内涵与外延发展相结合的路子;要实行多元化办学,积极发展民办高等教育;要全面推进高校新一轮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大力推行教师聘任制;要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等。

记者:从历史上看,福建教育曾是中国现代教育的发祥地之一,马尾船政的创办比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还早两年。福建一直有重视教育的传统,文化名人层出不穷。福建籍两院院士近百人,名列全国第三。要建设教育强省,福建如何发挥传统的尊师重教优势,在引进教育人才、调动教育战线积极性上推出新举措?

习近平:振兴教育,一靠投入,二靠人才。而引进人才、培养人才,必须依靠社会、经济、文化及政策的支撑。

几年来,我们通过公开招聘高层次人才和留学回国人员,选拔一批博士生、硕士生到高校任教,取得了良好效果。“十五”期间,我省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已经有了明确的政策措施。教育要振兴,人才要先行。福建教育在新世纪必须推出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大师级人物,以此作为福建教育的灵魂与旗帜,带动福建教育在新世纪走向辉煌。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