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小荷才露尖尖角

2002-03-05 来源:光明日报 苏 雁 我有话说

苏州科技学院是在国家“十五”计划的第一年,经教育部和江苏省政府批准,由原苏州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学院和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合并组建而成的,并被江苏省列为“十五”期间重点建设的10所大学之一。合并组建后的苏州科技学院,以学科建设为龙头,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努力建成一所以工为主,工、理、文、管、艺多科性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为苏州、江苏和全国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夯实学科建设基础

苏州科技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1万1千多人。多年来,该院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学科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学院紧紧抓住承担的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分期分批进行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先后有11项教学成果评为省级优秀教学成果,20多门课程评为省(部)级优秀课程,60余门课程评为院级优秀课程。学院现承担2项国家级和7项省(部)级教改课题,另有50余项院级教改课题和课程建设项目正在进行中。

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的深入开展,使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学生在历年江苏省高等数学、物理和力学竞赛中均取得良好成绩;大学英语四级通过率高于全国同类院校的平均水平;计算机一级和二级通过率在江苏省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学院几年来连续组织全院学生参加结构模型制作竞赛,参与人数及参赛作品都是空前的,并涌现出许多优秀设计作品;1993年在全国大学生第二届建筑设计大赛中荣获唯一的一等奖和2个三等奖;2000年获得全国首届大学生城市规划专业竞赛佳作奖;2001年参加全国大学生城市规划设计课程作业评比,选送作品分获二等奖和三等奖,这是该项比赛举办以来第一次出现一所院校选送的作品全部获奖;1988年全国首次招聘公务员考试中,就有1名毕业生被建设部录用,2001届1名毕业生以第一名的成绩被中共中央办公厅录用;该院学生连续两年在福建省建筑设计院应聘考试中获得第一名;朱楠灏同学开发的“DOS下的汇编语言调试器z-tiace r”1999年被“中国软件登记中心”授予版权。

目前,除台湾省外,全国所有省、直辖市和自治区都有苏州科技学院的毕业生,他们中有的在中国建筑学会举办的青年建筑师竞赛中获大奖,有的被评为省或市“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十大杰出女性”、“十大杰出青年”,还有的被各级各部门授予“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一大批素质高、业务强的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不少人已走上单位和部门的领导岗位,成为主要技术骨干。

外“引”内“培”
构筑学科建设人才梯队

近年来,为了确保学科建设的顺利推进,苏州科技学院积极实施外“引”内“培”的人才战略,先后引进100多名有一定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学术骨干成为学科建设的中坚力量。

面对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苏州科技学院把握住稍纵即逝的机会,更新观念,不但减少了各种繁琐的来校手续,还推出了“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引进人才的方式,对于暂时不能长期来校工作的高层次人才,采取聘为客座教授的办法,先后聘请了近20名两院院士、著名专家学者,参与并指导学院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对学院的人才培养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苏州科技学院还推出人才引进优惠政策,为重点学科教授提供足额的安家费和科研启动费;为学院确认的重点学科带头人,提供更为优厚的科研、教学和生活条件。学校、领导、同事关心和支持引进的人才,以事业留人,以感情留心,是苏州科技学院的“引才法宝”。

同时,苏州科技学院逐步建立了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在院内选拔了一批中青年教师,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等多种途径进行培养,使他们成为学院教学、科研骨干。

置身苏州科技学院,能感受到浓郁的学术研究氛围。学院把举办全院性的学术报告作为一项常规工作来抓,每年举办100多场学术报告会。特别是近两年来,连续邀请了两院院士、国内外著名学者和相关学科领域知名专家来学院讲学和指导;举办了国际和全国性的学术会议20余个。先后有12个国家的100多名专家学者来学院讲学,学院还与荷兰、英国、瑞典、法国、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的10多所大学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

该院院长何若全说,拥有一批学术造诣高深的专家教授和科技人员,是搞好学科建设的人才保证,是把苏州科技学院办成国内有影响有特色的多科性科技大学的关键所在。

目前,全院教学人员643人,其中具有正、副高级职称的327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200多人,其中相当一部分博士已成为各自学科的学术骨干。学院有5人和14人分别入选省“青蓝工程”和“333”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培养人选,20人被评为江苏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8人获省教育厅“红杉树”园丁奖,5人分别被建设部和铁道部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8人获铁道部青年科技拔尖人才称号,35人享受国务院和各级政府的特殊津贴,还有6人获全国铁路优秀科技工作者、省部级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一支精干高效、治学严谨、素质良好的师资队伍基本形成,为学科建设的顺利推进构筑起“人才高地”。

投入“倾斜”
确保学科建设规划落实

苏州科技学院加大学科建设力度,重新制订了学科建设发展规划,并采取一系列特殊政策和措施,保证和促进学科建设规划的落实。制订了一系列扶持重点建设学科的办法和条例,在实验室建设、图书资料、设备的更新和添置以及在科研立项、科研经费匹配、参加国内外学术活动等方面都给予明显的政策倾斜,保证学科建设目标的实现。

苏州科技学院教学科研设施完善。实验室面积近3万平方米,结构实验大厅是华东地区最大的结构实验大厅之一;投入500万元,新建了面积为2650平方米的建设部和江苏省重点实验室“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室,还新建了“城市规划模拟”、“地理信息系统”、“生态环境”等实验室。2000年,学院拨款230万元购置了大型结构试验的MTS全套设备,添置了“电液伺服加载系统”、“傅立叶红外分光仪”、“色—质联用仪”、“图形工作站”等高、精、尖实验设备。目前,全院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5983万元,院“十五”规划每年将投入2000万元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经费。同时,学院加大对重点建设学科实验室的投入,近三年来,全院投入实验室建设经费3550万元,其中重点学科所占比率逐年提高。

春华秋实
学科建设成效显著

苏州科技学院始终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狠抓本科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科研水平,特别是新校组建后,充分发挥工、理、文、管、艺等多学科交叉的优势,使学科建设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该院始终以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为办学特色,专业设置紧密结合社会的需求,其中环境规划与管理、市政工程等是在全国高校中率先设置的专业。环境科学学科在生态城市建设、环境规划与评价、环境分析化学与污染监测等主要研究方向上,结构工程学科在钢结构稳定及动力分析、高层结构设计理论及应用和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设计理论及应用等研究方向上,市政工程学科在水处理理论与技术、城镇固体废物资源化两个主要研究方向上,人文地理学学科在城镇发展与规划设计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等研究方向上,都已形成比较明显的特色与优势。建筑学、城市规划、电子信息工程、管理工程、艺术设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汉语言文学、历史、技术教育学、应用化学以及美术、音乐等专业都有较为稳定的研究方向和良好的发展态势。

多年来,苏州科技学院结合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大力开展校内教学管理体制改革,尤其是近三年来,实行校内经费动态包干、建立一系列科研管理和奖励办法、强化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和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学院的各项科研指标成倍增长。1997年以来,全院获国家级奖3项,省部级奖33项;29个项目获得省、部级鉴定,其中2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5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84项成果被采用;出版教材、著作300余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200余篇,其中有49篇论文被SCI、EI、ISTP检索;院学报分获1995和1999年度建设部建设系统优秀学报二等奖和优秀学报奖,1999年和2000年获得江苏省高等学校学报三等奖和优秀学报奖。

该院坚持教学科研并重,加大对科研、科技开发和科研成果转化的投入,先后成立了环保应用技术研究所、土木工程应用技术研究所、房地产应用技术研究所、非智力因素研究所、教育科学研究所、古籍研究所、城市发展研究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铁路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环境与教育研究中心、建筑设计研究院、天狮建设监理公司、天河环保公司和建材检测站等研究院所和科技服务机构。拥有全国甲级环境评价、甲级工程监理、一级建材检测、乙级规划设计和乙级环境工程设计等资质证书,取得了一批水平较高、应用面广、影响较大的研究成果。如该院从80年代,率先开展了小城镇发展与规划研究,先后获得了一批富有特色的研究成果,1997年以来,共完成了江苏、河南、安徽等省的112个小城镇规划项目,其中有11个国家试点镇,19个省级试点镇;推广应用的高效低耗废水处理技术—UASB技术,被国家环保总局列为重点推广项目,目前已占有全国柠檬酸行业废水处理近70%的市场;近年来,在生态城市规划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张家港市生态城市建设规划”通过了由江苏省环保厅组织的有国家环保总局等专家组成的评审,“连云港市生态城市建设规划”和“如东县生态城市建设规划”也已通过大
纲评审。

近三年来,该院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市厅级等科研项目433项,其中包括“九五”、“十五”科技攻关课题、“863”项目子专项和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10余项,国务院各部门及企事业委托项目200多项,学院每年还要为此匹配科研经费100多万元,科研总量大幅度提升,科研总经费达2096万元。

“小荷才露尖尖角”。苏州科技学院办学历史不长,但该院富有特色的专业设置、较高的教学质量、优势明显的学科研究方向,一批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映日荷花别样红”,苏州科技学院的明天一定会更加辉煌灿烂。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