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红色的徽章上,“共产党员”几个大字格外醒目,一枚枚闪亮在河南省巩义市竹林镇普通党员的胸前。近年来,这个镇以共产党员开展“三评”活动为表率,坚持进行农民思想道德教育,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昔日的穷山村发展成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现代化文明城镇。
80年代初,竹林还是一个穷山村。那里土薄石厚,水源奇缺,地块最大的不过10亩,种植靠天收。
由于贫困和领导班子涣散,竹林镇封建迷信盛行,打架斗殴不断。时任党支部书记赵明恩清醒地意识到,干群思想道德滑坡将会带来严重后果。1983年“七一”前夕,他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和群众代表召开了七天七夜支部扩大会议,发动群众对党员干部进行评议。
群众对只顾自己发财,丢下群众不管的干部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党员干部思想受到了极大震动。从那时起,党支部一班人确定了要关心群众,带领大家共同致富的思路,把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推进经济发展的法宝。
教育活动首先由党员干部带头,党员全部挂牌上岗,接受群众的监督,党委每年要组织开展两次“群众评党员、党员评支部、支部评党委”的三评活动。评议标准十分朴实,群众提出凡办事不公,手脚不廉,作风不实,对父母不孝的党员、干部沾上一条都不合格。经过群众评议,先后有5名中层干部因不公、不廉和能力不强被免职。
民主评议使竹林的党员在思想上不断受到洗礼,真正成了群众信服的“贴心人”。“三评”使这些年来,竹林镇的重大决策顺民心,得实效。如先后投资3.2亿元,打井17眼、建成了万吨水厂,基本解决了群众的吃水问题;兴建了中学、小学、幼儿园;修建了34公里的镇区道路和旅游大道;开发了近万平方米居民住宅楼;同时免除了群众的各项统筹和提留,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在群众中,竹林镇连续10年开展年评“十项八好”和月评“好人好事”活动,即每年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开展“好党员、好团员、好干部”等的评选活动。同时坚持每月评出十项大家公认的好事。每年镇里都要召开表彰大会,让先进人物披红戴花上台领奖,并通过电视、广播和光荣榜,大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对评比出来的“好媳妇”,还组织乐队,扎上彩车,到娘家送喜报,使娘家人感到很自豪。
去年评出的“好媳妇”张素果,是个孝敬奶奶的“好孙媳”,张素果的公婆已去世,留下一个98岁瘫痪的老奶奶,老人大小便失禁,生活不能自理。她像对待亲娘一样,一天三餐给老人喂饭喂药,为老奶奶擦屎倒尿,三年如一日,照料得无微不至。老人激动地说:“俺孙媳待我比闺女还亲!”
“月评十项好事”,使公众中出现的良好行为随时得到认可和弘扬,激励群众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近4年来,全镇共评出“好人好事”近500人(件),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是什么,在这里成为具体的人和事,群众学有标准,看有榜样,人人都以能当选模范而自豪,群众自我教育、自我规范、自我提高,社会文明蔚然成风。
十多年里,竹林人民从吃饭问题都难以解决,发展到2001年实现利税9800万元,其中上交国家税金5010万元,财政收入1815万元,全镇固定资产达到14亿元,创部优产品2个,制药系列5个产品项目通过了GMP认证,3个企业的产品通过了ISO9000认证,万头猪场的生猪直销香港;有8种产品销往美国和新加坡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经济飞速发展又为精神文明建设创造了条件,竹林镇建起了全国百家期刊阅览室、影剧院、文化馆、家长学校、老年活动中心,还利用山势,修建了格局别致的北山公园,开办了有线电视台。利用这些设施,镇里每年都要请全国知名的专家学者来讲课,了解天下大事,传授科技知识。每月请剧团为群众唱大戏一场、放电影三场,每逢重要节日组织文艺汇演、演讲比赛、书画展等活动。
坚持不懈地抓好思想道德教育,使竹林始终保持了良好的社会风气。该镇党支部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该镇获得全国首届人居环境范例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