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六朝古都南京,秦淮河畔,朝天宫旁,坐落着培训和轮训江苏全省党政领导干部的最高学府——这就是建邺路174号的江苏省委党校。在这块闹中取静的热土上,江苏省委党校的领导和教职员工们开拓创新,锐意进取,走出了一条在全国令人瞩目的“四位一体”的办学新路子。
近年来,在中共江苏省委和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江苏省委党校的全体教职员工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以《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暂行条例》和《国家公务员培训暂行规定》为准则,认真学习党的十五大文件精神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力弘扬“团结开拓、严谨务实、敬业爱校、争创一流”的校风,牢固树立“以教学为中心、科研为基础、行政后勤为保障、改革为动力、全校一盘棋”的思想,紧密结合江苏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积极做好干部培训工作,不断探索干部成长规模,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办学新路子,较好地发挥了“三个阵地、一个熔炉”的作用,党校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为江苏的经济发展和四个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2000年9月,中共江苏省委隆重召开了全省党校工作会议,决定适度扩大党校办学规模,两年内要达到同时在校1600人的规模,将省级机关工委党校、省级机关管理干部学院、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并入省委党校,以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进一步理顺干部培训关系……这次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会议,象强劲的东风,迎来了党校发展的第二个春天。2001年1月10日,江苏省委党校隆重举行了“三校”并入大会,省级机关工委党校、省级机关管理干部学院、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的100多名教工、2000多名学生和省委党校的教职员工融为一体。至此,省委党校的党政干部培训、轮训,研究生教育、理论骨干培训,函授和干部继续教育,普通高等教育的“四位一体”的办学新格局全面形成。
主体班次培训规模不断创历史新高。培训在职和轮训党政干部是党校的主要工作任务。按照中央党校“一个中心、四个结合”的教学要求,江苏省委党校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研究,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主体班次培训规模不断创历史新高。近5年来,共开办主体班次和各种委培班近300个,培训和轮训在职党政干部15000多人。仅2001年就开办各种班次37个,培训、轮训干部2041人次。其中,主体班次17个,培训人数869人次;师资班校长班3个,计121人次。在教学内容上,坚持以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在突出邓小平理论作为教学中心地位的同时,开设了“三个代表”的5个专题,全年共开设新教学专题139个。同时,还紧密联系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当前政治形势任务,把江苏五大发展战略列入教学内容,新开“加快江苏城市化进程”等教学专题,在每个主班次都开设了江泽民“七一”讲话等专题辅导课。在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两课时授课制、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现场教学、双讲式教学、对话式教学等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被广泛应用到课堂上。教学手段现代化步伐加快,开通了全省党校系统卫星远程教学网和校园网,建成校园网和电子阅览室,学校教室基本上实现了多
媒体化。教学组织、教学管理和教材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学员们身在宿舍,即可上网,浏览国内外大事,查阅图书资料,学习新的知识,获取新的信息;走上课堂,同样能运用远程教学系统,听取专家讲座报告,探索研究热点问题,纵论国际国内大事,为四个现代化出谋划策,贡献聪明才智。
所有这些,都为学员们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为江苏的干部培训事业和社会经济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坚实基础。
党校函授教育事业稳步持续发展。江苏省委党校的在职干部函授教育事业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为了弥补在职干部培训轮训的不足,适应广大在职干部提高文化水平和学历层次的需要,江苏省委党校和中央党校联手,开办了在职干部函授教育事业,成立了中央党校函授学院江苏分院和江苏省委党校干部函授学院。党校函授教育始终坚持“社会效益第一、教学质量第一,从严治校,确保质量”的指导思想和办学方针,不断强化教学管理,狠抓考风考纪,积极调整办学格局,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为江苏的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得到了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1999年10月下旬,江苏分院顺利通过中央党校函授学院的评估验收。
党校研究生教育再上新台阶。为了进一步提高广大党政干部的学历层次,培养适应四化建设要求的合格的高层次人才,1999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批,江苏省委党校获得了硕士学位授予点,这标志着该校高层次、高学历的研究生教育正式起步。三年来,先后招收了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专业研究生20名,开办了5个专业12个研究方向的在职研究生班。2000年又新增了3个硕士授予点,成为全国省(市、区)级党校中硕士点最多的单位之一。今年计划再增加两个硕士点,并积极向申报博士学位授予点的目标进军。
在研究生教育工作中,江苏省委党校认真贯彻“积极稳妥发展,重在提高质量”的办学思想,控制规模,加强管理,严格把好生源入口质量关,严肃考风考纪,同时切实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社会影响日益显著。
国民教育事业开拓发展,大步前进。2001年1月,省级机关工委党校、省级机关管理干部学院、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正式并入江苏省委党校,国民教育事业成为该校“四位一体”办学格局中的一个新亮点。按照精简高效、平稳过渡的原则,江苏省委党校制订了《人员分类、入轨管理的实施意见》,对校本部和两所学院的办学职能进行了重新划分,调整充实了两院的领导班子,配齐配强了人员力量,切实做好磨合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增强新党校的凝聚力和亲和力。同时,建立完善了教学管理协调机制,实行事前协调和事中协调制度,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计划,确保教学质量。对管干院和青干院的财务实行统一管理,加强监督审计工作。两个学院的办学实力进一步增强。2001年,共招收国民教育新生(大专)700多人,目前在校人数达到2000多人。并举办了首届大学生田径运动会和第八届“春之声”文艺汇演,积极组织教师和学生共同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展现了党校高等教育的独特风貌。
以教学为中心的科研工作捷报频传。江苏省委党校的科研工作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为教学服务、为江苏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方针,紧密结合四化实际开展工作,不断取得新的喜人成绩。在全国党校系统科研工作评比中,已连续三届(6年)名列前茅。2001年共承担省级以上课题43项,其中,国家社科规划项目3项,省社科规划项目39项,省软科学项目1项,省社科规划项目人均入选率居全省第一。目前,15项省级重点以上项目均已按期开题。课题管理引入信息技术,成效十分显著。科研管理不断加强,先后获得了省委宣传部授予的“优秀信誉工程奖”和“优秀成果工程奖”的荣誉称号。
在科研工作中,江苏省委党校大力推进科研“精品工程”的实施,修订和完善了《教研人员科研工作量化考核指标》,加大了激励、约束力度,调动广大教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一年来,全校教研人员在高档次学术刊物发表论文47篇,《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1篇,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12篇,《新华文摘》摘登2篇。在省政府第七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中,江苏省委党校获得了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创出了该校在历届省政府社科评奖中获奖的最高水平。
同时,江苏省委党校还积极举办高层次学术活动,进一步扩大对外学术交流。2001年9月,与中国回族学会等单位联合举办了“西部大开发与二十一世纪回族学展望”研讨会,来自26个省、市、自治区包括回、汉、东乡、撒拉等民族的200多名代表参加了研讨会,全国政协副主席白立忱、省委书记回良玉到会并讲话。还举办了“全省党校系统纪念建党80周年理论研讨会”、“全国劳动价值理论与资本理论研讨会”等会议,受到全省理论界和宣传媒体的广泛关注。此外,去年还选派了5名教研人员赴德国、巴西、古巴等国家进行讲学、学术交流和考察访问,接待了非国大总书记莫特兰蒂为首的代表团和美国哈佛大学卡马克教授的访问等,促进了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三校”并入一年来,江苏省委党校的各项工作蓬勃发展,蒸蒸日上,“四位一体”办学格局的新道路越走越宽广。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都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的结果,也是党校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努力、开拓奋进的结果。面对新的形势、新的机遇和挑战,江苏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潘宗白同志组织校委“一班人”认真学习和贯彻中央和省委一系列重要决定,带领广大教职员工戒骄戒躁、再接再厉,共同绘制“新党校、大党校”的发展新蓝图。根据省委适度扩大办学规模的要求,校园建设规划已经省委省政府批准,2003年末,一幢集教学、食宿、健身于一体的综合楼将拔地而起;基础设施将大为改观,教学条件和手段将更加现代化;“四位一体”的办学新格局将更加完善和规范……
东风吹开花千树,“四位一体”展宏图。在21世纪的新的一年,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中共江苏省委党校的全体教职员工团结奋斗,开拓前进,在“四位一体”的办学道路上必将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十六大的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