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在压力中前进

记者观察
2002-03-14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张玉玲 我有话说

清晨,闹钟把我惊醒,又开始第十天的早起奔忙了。这次我在政协会开幕前一天才回京,匆忙上阵,再加上“两会”的记者多、版面紧、发稿难,压力很大,我就只得起早贪黑,奋起直追了。好在采访到了经济学家吴敬琏、萧灼基,还在委员中收集了不少新闻线索,我也能聊以自慰了。

10天里,不管是热烈的小组讨论,还是个别采访,委员们谈得最多的是压力和困难、前进和发展。其实,不仅是我个人,我们的社会和国家都要在压力中前进。

改革走过20多年的征程,改革“改”到了最深处。每个行业需要解决的都是痼疾顽症,每个领域都要面对最难啃的骨头,每个问题都如此尖锐棘手地摆在眼前:农业上人多地少的矛盾,国企改革中结构和效率的症结,社保方面就业和失业的冲突……有委员总结说“改革在难点上攻坚”,经济学家吴敬琏也深有同感:“改革我们正在过大关”。

压力是现实的,问题也总是存在的。不管是远虑还是近忧,关键是要去找寻化解压力、解决问题的办法。在群英荟萃的政协,我听到来自各行各业的建设性建议:赵海宽委员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怎样实行股份制》、林毅夫委员的《关于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议》、傅庚辰委员的《对“加入世贸组织”后发展我国文化产业的几点建议》……那些立足调研的建议就更弥足珍贵了,肖万钧委员在浙江进行了两年的跟踪调查,提出了“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这被经济界委员认为是“最了解农村、最具价值的发言”。今天还是纸上的提案、口头的发言,明天也许就成为发展的指针、前进的号角……

尽管这届政协会结束了,委员们满怀忧患、备感压力的神情还留存在我的脑际,他们饱含激情、深谋远虑的声音仍萦绕耳畔。我记得谈起农民艰辛时农业组委员的沉思;我记得一封关于重视老知识分子医保问题的来信,给经济界委员带来的静默;我记得谈及腐败问题时委员们所激发的愤怒……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