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霍英东教育基金会公布了第8届青年教师基金和青年教师奖获奖者名单,又有141所高校269位青年教师获得了奖励。至此,该项基金已襄助了1843名青年教师,金额达1200余万美元。16年来,这项备受我国高等教育界瞩目与赞誉的资助和奖励,已使一大批有作为、有成就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成为各学科的带头人;许多获得资助的科研项目,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该基金为我国高等学校教育科研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宝贵贡献,受到社会各方面的高度赞誉。
霍英东教育基金会是由全国政协副主席、香港著名实业家霍英东先生出资一亿港元,与教育部合作,于1986年成立的,旨在鼓励中国高等院校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和出国留学青年回国内高校任教,对从事科学研究和在教学与科研中做出优异成绩的青年教师,进行资助和奖励。基金会设立了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为青年教师从事研究工作,每项提供5000—20000美元的资助;设立青年教师奖,为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青年教师个人进行奖励,其奖金为1000—5000美元。这项面向高等教育、国内成立最早、资助强度最大的基金,已成为目前许多取得了突出成果的课题项目的启动资金,孵化出了大批有影响力的课题项目。
该项基金覆盖面宽,既资助科研,又奖励教学,还奖励科研成果,大大调动了高校青年教师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积极性,特别是基金直接以美元的形式拨付给获奖者,极大地方便了他们的对外交流活动。
获得基金会资助和奖励的,有的是国内自己培养的优秀青年教师,有的是从海外载誉归来的专家学者,现在他们大多数在自己的研究工作领域有了相当的建树。
复旦大学副校长杨玉良教授,1988年回国工作,白手起家,在他最困难的时候,获得了第一届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1.88万美元的支持,1989年又获得第二届青年教师奖(研究类),目前他是复旦大学主管科技与产业工作的副校长,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谈到霍英东基金和奖励的作用时,杨玉良说,基金和奖励的启动作用非常明显,当时国家基金的平均强度为3—4万人民币,霍英东基金平均强度在1.5万美元左右,其强度优势很突出。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内外著名的固体力学专家杨卫,1984年于美国BROWN大学获博士学位,1989年获得第二届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他深有感触地说,这项基金使得年轻学者,尤其是很多从国外回来的年轻学者能静下来搞研究,不用再想研究经费的事。这一举动开了奖励年轻教师包括研究者之先河。获首届霍英东青年教师奖的吴启迪,现为同济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她动情地说,当时我们回国的时候不像现在有许多资助计划支持回国人员进行发展,霍先生的资助对我们的激励作用很大,是一个很好的开端。记得第一届颁奖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了我们,我刚回国,第一次有这样的机会,感到很激动,还有一些科学家,像杨振宁也来给我们颁奖,对我们这一代的发展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谢毅,从事纳米材料的化学制备、结构和物性的研究工作,1995年获第六届霍英东教育基金资助,她兴奋地说,这个基金使我一开始就有了自己的实验室,开始了自己单独的科研课题,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个基金是我自己承担课题的第一个基金,因此这项基金就给我们这些青年学者创造了一个很好的机会,提供了一个竞争的舞台。
在北京大学理科部,获得资助和奖励的先后有24人,已有5人成为优秀学术带头人,有部分优秀人才走上重要领导岗位。北京师范大学获得基金和奖励的22位青年教师中,绝大多数已晋升为教授,2人当了副校长,1人被聘为国务院学科评审组成员,1人被聘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霍英东教育基金会成立16年来,吸引了大批青年教师在华夏大地这块热土上辛勤耕耘,获基金奖励后,研究成果累累:发表论文10044篇,出版著作829部,出版译著172部,获国家专利114项,获国外专利3项,国家级科技奖励158项,国家级荣誉240项,科研成果的经济效益达5.8亿元人民币。据对120所高校报送的646名获奖者统计,他们中获得博士学位的有493人,占76.3%,硕士学位109人,占16.8%,学士学位27人,占7.9%,有367人在获基金或奖励后成为教授、副教授,占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