亏损2.29亿元,负债4.03亿元,全省20个市县局全部亏损;有9个市县局没有自己的办公场地;企业严重“浮肿”,“不幸”分到邮政的职工很多人欲哭无泪,对企业没有信心……这就是1998年底,海南省邮、电分营,邮政独立运营后所面临的艰难局势。
3年过去了。今天,海南邮政的职工开始笑了。他们笑,是因为这个“百年老店”有史以来首次与全国邮政同步实现了扭亏,还增加了固定资产1.62亿元。
从长期亏损到盈利,这中间“奥秘”何在?海南省邮政局局长文兴元如是回答:“要扭亏为盈,业务开拓是第一位的。这么说吧:以前海南邮政就亏在‘绿’字上,现在,也盈在‘绿’字上。”
作茧自缚,把业务范围自我禁锢于传统产业的“绿色围墙”内,这是过去多年受穷的原因之一——文兴元解释说——现在观念变了,我们立足于海南的“绿岛经济”,做“绿”字文章,全方位延伸“绿色邮路”,发展“商业化大邮政”——
热带高效农业是海南“绿岛经济”中的优势产业,海南邮政瞄准了这个潜力巨大的市场,积极参与了“绿色通道”的激烈竞争。“直运业务”风风火火开展起来了,其中运输量最大的是槟榔,2001年共收槟榔包裹63万个,占市场总额的50%以上,向省外运送了1000多卡车,运输收入达500多万元。以“中国邮政”的良好信誉,邮政物流的网络优势,加之安全、周到的服务,“直运业务”这块“蛋糕”越做越大,已成了扭亏为盈的支柱产业。
从运输槟榔瓜菜,到通过“185”电话给市民运送矿泉水、文昌鸡和海尔家电,给农民送种子和化肥,“直运业务”又延伸到“物流配送业务”。2000年以来,国内快递包裹业务、邮政商函广告投递业务、电子汇兑业务、“183”邮政网站的“电子商城”业务等也相继开通,“绿色邮路”简直是“无孔不入”地深入到了市民生活的各个方面。
海南是全国最早开通“绿卡”(即邮政储蓄卡)业务的省份之一。1997年底,海南邮政又利用原邮电系统的计算机网络,率先推出全国通存通兑业务,即为开立邮政储蓄活期帐户的用户提供异地存取业务,成为省内最早一家实现全国电脑联网的金融机构。
之后,他们陆续与全国30个省区市9000多个网点联网,为旅游大省开通了“绿色移动银行”,解除了许多旅游、公务、探亲、上学的公民的烦恼,圆了人们“一卡在手,走遍神州”的梦想。2001年,海南邮政储蓄余额已达47亿,市场占有率11%,网点遍布城乡。
“两枚小邮票,引资11亿”——这是2000年9月,海南邮政和海南省文昌市政府,利用中国、古巴联合发行“海滨风光”两枚邮票的首发式携手创造的“奇迹”。它不仅使首发式后的一个月里,文昌市“日进斗金”,同时3天内销售邮品350多万元的纪录也创下了文昌市有史以来邮品销售的“天量”(平常文昌市每月的邮品销售额仅为1万多元)。
“丰富的旅游资源为海南集邮和邮品开发提供了无限广阔的想象空间,因此我们把集邮业务与海南旅游结合起来,使之成为因地制宜拓展邮政业务的新途径。”省局副局长杨世忠介绍。近两年海南的邮品开发对路,经营方式活络,邮品不仅打进各旅游景点,而且入车船、上飞机,就连海南省政府领导出国访问,也把海南的集邮品作为必带的礼品之一。
邮政邮购这一新业务的开展有力地改变了农村邮政支局所的亏损局面。它以不增加人员、固定资产为前提,充分利用邮政运输的富余运力、邮政支局所的富余场地、农村支局所员工富余的现实条件,开办邮政邮购商场。许多支局所当月便实现扭亏为盈。
从1998年第一个邮购商场开办至今,全省邮购网点已达128家,其中农村网点101家,2001年实现销售额3010万元,毛利率达16%。2001年全省农村邮购网点业务收入占传统邮政业务收入的85%以上。这一业务模式现已在全国邮政邮购同行中被借鉴推广。
过去一提邮政,在人们脑海里出现的是邮筒、陈旧的柜台、骑着绿色自行车的邮递员,除了收寄信、报、包裹和汇款,人们与邮局无交道可打。而今天,邮购商店已遍布乡镇,邮政服务网点已进驻学校、居民社区、商业大厦、军营,“无缝隙覆盖”、“立体投递”、“最后一公里服务”等这些新概念,正在使无限延伸的“绿色邮路”贴近每一个老百姓,也为海南邮政引来滚滚财源。
但文兴元强调:作为一个社会公用性企业,为社会提供邮政普遍服务是“永恒的主题”。散布全省的329个农村支局所,以前几乎全员亏损,但又“一个也不能少”,即使只有一封信,一份报纸,也要投递到位,哪怕是山高路远,也是责无旁贷。作为海防前线,海南省三军义务兵函件量也较大,免费为子弟兵服务是海南邮政神圣的职责。海南邮政正是在做好普遍服务的前提下,努力开拓以效益为中心的经营服务,在背水一战中实现了扭亏为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