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中东特使津尼14日抵达以色列,开始第三次中东外交斡旋。据悉,津尼此行的主要任务是尽快结束巴以冲突,监督双方执行“特尼特方案”。津尼此行能否成功,受到普遍关注。
4天来,津尼马不停蹄穿梭于耶路撒冷与拉马拉之间,分别与以总理沙龙和巴领导人阿拉法特举行了2次会谈,还与以外长佩雷斯、国防部长埃利泽以及巴方高级官员分别举行了会谈。
经过与双方领导人的多轮会谈,津尼对此行持乐观态度。他称,几天的会谈“富有建设性”,“巴以领导人都承诺要摆脱目前的困境。再过几天,我们可以开始我的使命,执行我带来的计划”。
尽管巴以双方领导人在会晤中都表示了结束冲突、实现停火的愿望,但真正实现起来却不容易。目前双方分歧依存,巴方强调,谈判的先决条件是以军必须先从巴控区完全撤走;而以方则要求巴方必须保证不再发生袭击事件。原计划今天举行的以、巴、美三方会谈已被迫取消。
阿拉法特在第一次会晤津尼时就提出,巴方将完全遵守同以方达成的所有和平协议,但停火谈判必须在以军完全撤离所占领的巴控领土之后才能进行。
以外长佩雷斯则表示,以政府为实现停火已竭尽全力,包括放弃了“7天绝对平静期”的先决条件;允许阿拉法特离开拉马拉,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区自由行动;决定从拉马拉等地区撤军。但巴民族权力机构必须采取必要措施,阻止针对以色列的恐怖袭击活动。
以总理沙龙17日称,以将致力于保持地区的平静,但不会在没有停火的情况下与巴进行谈判。如果巴方在双方对话期间对以进行袭击,以将回到以前的反恐政策上去。
阿拉法特的发言人鲁代尼赫指出,“未来24小时将是对以政府停火诚意和美国政府调停能力的一次真正考验”。
此间分析家认为,津尼此行任务艰巨。如果他依然采用前两次外交斡旋的老方法,只要求双方执行停火协议,不建立国际监督机制的话,他的成功率只有50%,甚至更低。只有建立国际观察员机制,实地监督巴以双方执行停火协议,才能判明谁破坏停火协议,谁不遵守承诺。或许这是津尼此行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本报特拉维夫3月1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