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尊”用现代汉语说,就是“社会普遍尊重的人”。此语最早出于孟轲。孟子说:“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孟子·公孙丑下》)。“爵”指官爵,“齿”指年龄,“德”指道德品质,就是说社会上普遍尊重的三类人,即社会地位高的,年长的,道德品质好的。孟子生活的时间是战国中期,正是中国封建制度形成的年代。封建社会“贵贵而尊官”(《商君书·开塞篇》),所以,孟子把“爵”摆在第一位。乡里多半是同族及亲戚聚居,所以年长的辈份高的受到尊重,乡党尚“齿”,因之列在第二位。道德品质很重要,但这比较抽象,既不像“官”位的荣耀和排场,也没有老人白发皓须的外在形象,而是需要从长期的言行实践中才能体现出来,所以把最重要的“德”放在第三位。人类社会发展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达尊”成了“富一,贵一,德一”。但是,“富”与“贵”只是世俗的社会价值追求,并不代表高层次的价值标准。世俗的社会价值标准,虽然受到社会上多数人的重视,而对于哲人智者来说,则更有高层次的超现实的价值观。曾子说:“晋楚之富不可及也,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吾何慊乎哉?”(《孟子·公孙丑下》)“仁义”是儒家最高的道德标准,也是最高的价值标准。所以曾子认为“晋楚之富”比不上“仁”的价值,官位虽高却比不上“义”的价值。“仁义”之人是超越富贵者,并不比他们缺少什么。汉代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孔子世家》对孔子有个总评,认为孔子虽然是个平民,无权无势,但他的思想历久而不衰,凡是讲论研究“六艺”的都以他的学说为标准,所以司马迁称他为“至圣”。黄震在评论朱熹时,说他“为千万世道学之宗主,虽使先生出将入相,功着一时,以彼易此孰得孰失耶?故余尝谓,孔子穷而在下者也,故能集尧舜以来列圣之大成。晦翁郁而不伸者也,故能集伊洛以来诸儒之大成。”(《黄氏日钞》卷三八)的确,儒学从孔子传到现在经历二千五百多年,不仅在中国历史上有重大的影响,对今天的世界也有一定的影响,这说明学术、文化的价值高出于“富”与“贵”。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封建残余仍存在。如“官本位”的现象就是中国长期封建社会的“流风未靡”。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官员是人民的“公仆”,他们是为人民服务的。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断发展,那种官位第一的观念,也将改变为尊重道德品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第一是代表先进生产力,只有掌握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才能有先进的生产力,第二是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两者说明了先进文化、先进的科学技术的重要性。第三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全心全意地为人民作贡献。这是最高的道德标准,也是最高的价值标准。那些见义勇为、克己奉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不管其职位高低,在什么岗位上,只要有这种精神,就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最值得尊敬的人。所以,社会主义的“达尊”不是传统的“爵一,齿一,德一”,而应当是“德一,学(学问、知识、才能)一,齿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