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5月15日,江泽民总书记在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高峰会议上提出“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2001年8月,中共常州市委九届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建设学习型城市的决定》。记者近日就此在常州采访,他们的思路与实践值得重视和学习。
常州位于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素有“八邑名都,中吴要辅”之称,是一座具有2500年历史的江南文化名城,也是一个新兴的工业城市。新世纪伊始,常州市为保持其沿海发达城市“第一集团军”的位置,于去年8月的市第九次党代会上提出了“建设学习型城市,全面提高市民素质”的战略目标。
谈起在常州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缘由,李全林这位担任过厂长、县长、市长的常州现今“当家人”的思路十分清晰:“常州的目标是建设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依托苏南经济板块的良好区位条件,抓住全球产业梯度转移的机遇,建成世界跨国公司的加工厂和上海工业的后方基地。我国已加入WTO,全球大多数跨国公司都有到中国投资的意愿,但是我们许多人才的素质却远远达不到应对国际经济交流的要求。”李全林指出,“再也不能仅仅靠热情举杯、政策优惠等手段来招商引资促发展了!如今最迫切的任务就是提高全体常州人的整体素质。”
“建设学习型城市,就是要提高包括工人和其他劳动者在内的所有市民的素质。”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晓霞告诉记者,常州市将通过构建学习型机关、学习型系统、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社区等六类学习型组织,将学习型城市建设的目标细分到位。
“如今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日新月异,真正出色的企业再也不是仅靠优秀企业家运筹帷幄、独当全局,而是要能够吸引员工全身心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和创新的组织。”市经贸委主任杨平平认为,“建设学习型企业不是一场传统意义上的学习活动,而是企业适应变化,以学习提升竞争力的自我调整、自我创新工程。”
“创建学习型社区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常年从事社区建设的钟楼区区委书记周详荣说:“长期以来,我们一直为如何进一步提高社区文明水平和市民的综合素质,提高社区居民和社区单位的参与度,进而提升社区建设水平乃至整个城市的文明程度而探索。市委提出的学习型社区建设将有利于引导社区居民广泛参与各类学习和创建活动,提高思想道德觉悟、民主法制意识和科学文化水平,激活城市‘细胞’,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群众基础。”
周详荣告诉记者,钟楼区将建立以钟楼职校和所有社区市民学校为主的两级学习主阵地,并有条件地让学校的电脑室、语音室、图书馆和街道的文化站、老年活动室等加大开放力度,使之成为“没有围墙的学校”。还将通过分类指导、选好载体、培育骨干、创新机制等手段把学习型社区建设落到实处。
为使学习型城市的建设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常州市还规划了十大学习载体,从六个方面建立了完备的保障机制。包括建立学习型城市学习日制度、开展学电脑、学外语、学科技知识的“新三学”活动、建立农村科技文化超市、建立远程教育平台、组织高层论坛、建立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指导机构和创建学习型城市领导责任制等。李全林告诉记者,为了充分发挥常州高等职业教育的优势,常州市已决定在未来几年内投入25亿元,建设一座8平方公里的大学城,重点发展职业教育,建成后每年将培养5万名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技术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