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扬州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近日捷报频传——本科生彭凌涛的论文《X?21基因导入水稻广亲和恢复系SWR20提高白枯病抗性》获得2001年第七届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一等奖;李伟同学的作品《海洋城市——我们的家》获得全国大学生展望新世纪作品竞赛“巨龙最佳制作奖”,同时自2001年至今,他已在《生物工程学报》、《生命科学研究》、《生物技术通讯》等核心期刊上发表了6篇学术论文。一个组建才3年的学院能取得如此不俗的成绩,可见该学院的一些做法颇有值得借鉴之处。
首先,学院引入创新性教学和科研式学习等教育新理念,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他们经常为学生开设各种学术讲座和报告,报告人中既有享誉本学科的知名专家教授,也有本院的教授,学院还规定:本院的专家和教授每学期至少要给全院学生作一次学术报告,以激发大学生的创新热情。其次,积极鼓励二、三年级的大学生进入实验室,使他们尽早掌握相关实验操作技能,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都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彭凌涛、李伟等同学的科研成果和他们在实验室中所受到的锻炼密切相关。第三,学院较早地在本科生中建立了导师制度,在导师的指导下学生争相比、学、赶、超,学习风气日益浓厚,每年的考研录取率不断提高;在校本科生发表论文的篇数不断增加,仅2001年度就在几家国家级期刊上发表了10余篇论文。第四,积极开展大学生科技文化活动,鼓励和支持同学参加各种科技文化竞赛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对科研的兴趣。
目前,为了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科研和创新,他们又亮出了“新招”,设立了大学生科研创新基金,并制定了该基金的管理条例。条例规定,从2002年起,在校本科生可申报科研基金课题,凡经导师评估后入围的科研基金项目可获千元以上资助。学校还为学生聘请了14位专家教授担任导师。2002年,该院确定了16个科研课题供大学生选择,现已收到学生的申报书63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