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决赛没有命题

2002-03-29 来源:光明日报 记者曹继军 我有话说

本报讯(记者曹继军)进入上海市第十五届中学生作文竞赛决赛的2万名学生,走进赛场就发现了新鲜事:决赛没有命题,自己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于是,不同主题、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文章摆到了阅卷者面前:一种文化的祭奠、苍白的文学梦、蒙娜丽莎的泪、烛光里读诗、一把倾斜的伞、弯曲的生命、感悟年轻……学生们写生活,写社会,写人生,向评委们展示了他们的文化积淀和思辩能力,展示了他们的审美情趣和精彩文笔。

很快,学生们遇到了更新鲜的事情:一等奖入围者被通知参加答辩会,与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的教授博导,与中学名校的校长们交流为学著文的感受。

于是,中学生们与专家面对面,谈参赛作文的构思、写作过程,谈阅读兴趣、学习习惯,谈对于目前语文教学的不满和期待,专家们挚友般地倾听着。从做人的气度到治学的境界,从行文的方法到用词的优劣,一人一议,专家们实话实说,不忘谆谆教诲。

这些新鲜事,是作文竞赛主办者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和承办者华东师范大学《中文自修》杂志独特的创意。这次作文竞赛,一改以往给命题或给材料作文的形式,给参赛者指示范围,学生随机抽取后,自行命题作文。比如,高中A组的“考卷”如下:

以下标题都是命题范围,不是作文题目,请按要求作文。

要求:①在三个范围内选定一个范围,并标明范围的序号。②在选定范围内自行确定一个题目(要在选定范围的序号后写明题目,自定的题目也作为评定的依据之一)。③字数不限;文体不限。命题范围:1、十八岁的宣言,2、科技时代的思考,3、流行色。

在解释这项创意的初衷时,主办者和承办者介绍说:二期课改语文“行动纲领”和“课程标准”提出,要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本次作文竞赛在命题形式上的突破,就是力求体现这些理念,并期望给作文教学以一定的导向,促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新的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学的行为,让学生生动地、自主地、创造性地学习作文和语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