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区地处北京市东部,进入二十世纪后期,北京市各城区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状况日益显现,集中了多数名牌中学的城西,像磁石一样吸引了全市学生、家长的注意力。
“九五”开始,创一流教育登上朝阳区建设发展大舞台。该区第一出重头戏是向教育投入34.93亿元打造基础。区委书记刘晓晨解释教育高投入的理由说:“进入‘九五’以后,朝阳区迈上经济发展快车道。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实力的增强,我们必须大幅度增加对教育的投入。”
“朝阳区用这笔雄厚的资金办了3件大事。”区长李士祥说,通过扩大优质教育资源量并提升基础薄弱校和农村学校,推动基础教育向均衡发展迈出了一大步;通过建立选、育、用、管一体化干部队伍建设管理新机制并加强优秀骨干教师引进和培养工作,促使学校领导班子和师资力量整体水平明显提高;通过投资政策向农村学校倾斜,城乡教师居住条件普遍得到改善,教职工人均收入增长138%。
两个比较落后的乡镇中学变化最明显。楼梓庄中学新建校舍6600平方米,同时从高等院校招聘来一批教师,全校具有大学学历的教师由此提高一倍。设在东坝乡的16中,新校园宽敞漂亮。该校具有大学学历的教师达到95%以上。两所学校的生源以农家子弟为主,升学率却显著变化。近3年来,楼梓庄中学初中升高中的学生人数增长10倍。
朝阳区政府创一流教育双管齐下,在积极改善硬件条件的同时,努力提高软件硬度。主要措施是,向教育教学科研要教学质量。全区98%的中学和76%的小学普遍建立了科研管理机构,共承担国家及市、区级科研课题150多项。内容包括教学方法、评价内容和方式教育改革研究等多个方面。
陈经纶中学的校长说:“通过开展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与评价》研究和《高中学科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实践研究》,我们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丰硕成果”。现在,这所学校已进入北京市示范中学行列。劲松三中原是一所生源较差、条件简陋、管理落后的基础薄弱校。3年来,学校在努力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大力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目标成功教学》、《全面提高初中教学质量》等7个全国及北京市课题研究,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发生根本性变化。
区教委主任告诉记者:2001年,全区初中毕业率达到98.8%;普通高中扩招人数同比增长11.6%,比2000年增幅提高近5个百分点。现已培养出3名北京市高考第一名,并获得国家级奖项160个和两个国际比赛第一名。
朝阳区发展教育还有一个打算:要使新增劳动力全部是受过14年教育、有一技之长的青年人。为此,他们把加强职业教育作为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内容。首先,整合职业高中教育资源。把26所普通职高调整为5所可以全部进入国家重点学校行列的职高,形成职业教育“一个中心、4个重点”新布局。同时,调整专业结构,将124个单一的专业调整为25个综合性通用性强、覆盖职业岗位面大的专业。三是通过加强同高等院校合作办学,在中、高等职业教育之间架起一座贯通上下的立交桥。“4个重点”职高通过与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金融学院,以及欧美国家高等院校合作办学,实现职业高中与高等职业学校和国际社会“两方面同时接轨”。它促使职高新开了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管理、计算机应用与外设、金融证券、审计和保险等一些超前的专业,并可以输送学生到国外实习,使其成为国际通用人才。2001年全区计划招收3000名学生,实际超过1400人,使在校生达到1万人,这意味着不能进普高的学生全部进了职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