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开发旅游资源促进地方经济

2002-04-02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驻东京记者 陈志江 我有话说

不久前,北海道经济部观光局特地邀请一批常驻东京的外国记者到北海道考察,我有幸被邀随团采访。考察时间虽然不长,但北海道人借助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促进经济的思路和做法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

有日本北大门之称的北海道在日本列岛中名列第二,它地域广阔,物产丰富,山地平原各占一半。这里有大片的原始森林和一望无际的牧场。鲜明的四季特别是北国的冬雪使这里具有超人的魅力。尽管有丰富的资源和美景,但过去这里的经济发展却不尽如人意。

当地政府根据本地的资源和地理特点,提出过多种开发设想,经过多年努力,使旅游业成为北海道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据当地观光局提供的资料,2000年北海道共接待外地及外国游客约914万人次,当地居民每户每年平均在道内出游31.1次。据调查,这两项当年就为北海道创造了1.2万亿日元的旅游收入,若加上带动效应,一年创造的经济价值达1.9万亿日元。

有序开发

北海道旧称虾夷,属未被开发的蛮夷之地,岛上原住民为爱奴族。明治时代,日本人开始大规模向北海道移民。为加快开发这片土地,明治政府从欧美请来许多技术专家,加上靠近俄罗斯,这里到处可见欧式建筑物,形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北海道的自然景观至今之所以能保持着自然之美,得益于在岛内设立的6个国立公园、5个准国立公园和12个北海道道立公园。国家通过立法和建立各级公园对自然环境进行了完善的保护和管理。

近年来,北海道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也遭到了一些人为破坏,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这里地广人稀的特点,居然把北海道当作垃圾掩埋场。为了保护北海道的环境,当地政府于2001年10月制定了一项专门条例,对发展北海道旅游业提出了全新的概念并作了全面规划,对各级政府、企业、居民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都作出了具体规定,使北海道的旅游开发走向良性循环。

位于北海道首府札幌西北的小樽市,虽是一个仅有15万人口的小城,却是访问北海道必去的名城。小城内有一条运河,运河两岸有许多古老的建筑。小樽人看到了运河和古建筑物的价值,制定了专门的法律,对运河及其周围的古建筑严加保护。现在小樽市被列为国家级、北海道级、小樽市级保护文物的古建筑物有68栋。当地规定,对于这些古建筑物只能维修,不得随意拆除,如确实需要翻新,也必须恢复原样。这条不起眼的运河和古建筑现已成了该市的摇钱树。

化灾为福

与台风、地震、火灾并列,火山被日本人视为四大灾害之一。火山虽给北海道营造了许多温泉和观光景点,但也给当地居民带来许多不便,有时甚至是灾难。位于北海道著名景区洞爷湖附近的有珠火山至今每隔30年左右仍会喷发一次。1977年和2000年喷发时,由水蒸气和火山灰构成的烟柱高达1万米,喷发后还引发了大地震,新增多个喷发口,而且大都靠近公路,造成当地公路交通全部中断。喷发后产生的泥石流又冲毁了大批房屋,建在有珠山脚下的学校、住宅、村建图书馆等全部毁于泥石流,直接损失就高达220亿日元。当年游客减少了22%。

为重整家园,努力为游人创造安全的观光环境,地方当局修筑各种水泥大坝,预防泥石流的发生。同时充分利用火山喷发后留下的各种自然景观,修筑火山公园和火山博物馆。游人不仅可以在博物馆内通过大量实物和图片,了解火山爆发的情况及其给人类造成的危害,还可到火山公园观看火山喷发时生成的断层、喷发口、被毁的道路、枯死的树木等,感受火山喷发的威力,观测火山喷发的前兆,体验如何避难等。这一新旅游项目的开发吸引了不少观光者。(上)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