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正在进行评选的中国舞台艺术最高奖——文华奖,推出了两项改革举措:压缩奖项数目和采用新的评奖机制。而后一项,并不仅仅是针对文华奖评选确立的,而是这一新的文艺评奖机制推出后的第一次运用。
由文化部组织评选并颁发的文华奖,作为舞台艺术的政府奖,至今已历九届,对推动我国舞台艺术作品的创作和表演,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近年来,一些社会有识之士对全国各地的文艺评奖过多过滥现象,提出了十分中肯的批评。文华奖也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相应改革。从第九届评选开始,已将此项政府文化大奖由过去的一年一度改为两年一度。正在评选的第十届文华奖,又大大压缩了奖项数量,从上届的215项缩减到95项。这使此项政府文化奖更具价值,获得者更具荣誉感,因而更加有力地推动我国舞台艺术作品的创作和表演。
与之相比,本届文华奖评选开始采用的“专家库”评选机制,却是一项从根本上保证文艺评奖更科学更合理的新方法。由此发端,这一机制将适用于文化部各项重要文艺活动和评奖。
“专家库“是一种类似于高校考试中“试题库”的做法——在全国范围内,遴选各艺术门类的知名专家,在认真核对每位专家的简历、职称、专长、学术成就等相关资料后,在电脑中建立“专家库”。而在每一次相关的文艺评奖之前,文化部将根据评奖门类精心编组,并随机抽取一组,该组专家即为评委。
这一做法的长期性和随机性,使一些过去文艺评奖中的痼疾得以消除。文华奖的评选根据不同的艺术门类,分为戏曲、话剧、儿童剧、歌剧、舞剧、歌舞、曲艺、杂技、木偶皮影九个组别。在往届评奖中,每一组别的专家总是有一个较为固定的圈子。一些有别于这个圈子的艺术观念、知识结构、风格流派等因此而被忽略,不利于艺术的创新的发展。
“专家库”至今为止已聚集了全国上千名各艺术门类的专家,其容量远远大于过去的固定评委圈子。本届文华奖评选工作开始前,文化部艺术司从中挑选了数百名专家,编为A、B、C三个组别,由文化部部长随机抽取其中一组为本届文华奖的评委。
这一新的文艺评奖机制的确立,克服了过去专家组过于专、过于偏的弊病,注重了专家的综合素质,在同一组别中便包括编剧、导演、评论家、表演艺术家等各类专家。以往过于集中的老专家也因此而“稀释”到不同的组别中,中青年专家的比例也相应加大,有利于不同艺术观念的交流和融合。
与此同时,一些相关的规定也使这一新的文艺评奖机制更加公正和令人信服。如规范操作、全程监审、相关回避、连任期限、评语榜示等。根据规定,有作品进入评选的专家不得担任相关艺术门类的评委;每一位专家在某一组别中担任评委的期限不得超过两届;每届评委组成时有20%的人员必须替换。
还值得一提的是,“专家库”建立时,专家的遴选打破了过去有意无意间存在的行业、系统、地域等一些限制。在全国范围和部队、民族、行业中挑选专家,使“专家库”更具权威性。同时,一些并非文华奖评奖所需的艺术门类如美术等,也同时依照这一机制在“专家库”中建档。
今后,文化部在全国范围内举行的一些重要文艺活动和评奖,都将运用这一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