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情感宣泄”课让孩子们离开烦恼

2002-04-04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曹继军 我有话说

在上海市卢湾区第一中心小学,有一门很新鲜的课程,叫做“情感宣泄”。这门课安排在周一的中午,主讲为学生自己,宗旨是说心里话,内容则五花八门:我在班干部竞选中失败了,感到非常伤心,我怎样才能迅速摆脱这种情绪?爸爸妈妈为一些小事吵架,我成了他们的“出气筒”,我该怎么办……

“情感宣泄”正式亮相不到一年,却赢得了学生的喜爱、家长的赞赏和社会的关注。

缘起:孩子提问与政协委员提案

“老师,我觉得自己很怪的。我弹钢琴弹到一定的时候,就会控制不住自己,要跑到阳台上大喊大叫几声。我是不是有病啊?”在卢湾区第一中心小学的心理辅导室里,面对这个一年级男孩的提问,心理老师耐心做了辅导。男孩露出了天真灿烂的笑容:“哦,我知道了,这也是一种情感表达方式,我没病。”男孩乐呵呵地走了,老师却在想着:这个孩子的这个问题解决了,别的孩子别的问题呢?恰逢其时,市政协委员、同济大学教授韩生廉拿出了一份提案———《上海应率先在中小学开设情感教育课》。韩生廉认为:一个优秀的人才,一个长期获得成功的人,肯定在智力智商和情感智商方面达到很好的协调。权威的实验资料也显示,在决定一个人未来成就的因素中,20%取决于智力水平,80%是其他方面的因素,其中尤以情感因素为要。他认为应该开设情感教育课,培养青少年控制冲动的能力,让他们学会摆脱忧郁,学会善待和宽容,懂得尊重他人的情感,懂得如何处置突发事件和冲突。

韩教授被卢湾区第一中心小学的校长程华请来给老师们讲课,韩教授的建议也很快变成了卢湾区第一中心小学的行动。

实践:情感宣泄与健康人格培养

征询专家意见,教师多次讨论,明确了两点:情感教育课应该不同于以明理导行为主的思想教育课,也应该不同于开导疏解为主的心理健康辅导课,它应该为学生开辟一个情感宣泄的渠道,让学生通过互助的方法自己解决心理情感问题。

周一中午的情感教育课热热闹闹登场了。每个同学都可以成为“主讲”,说出心中的郁闷和疑虑,让大家帮忙解决。受了委屈怎么办?遇到伤心事怎么办?……话题都从生活中来。

一位队干部向同学们请教:我一直是老师和家长心目中的好孩子,所以别人惹我我不能还手,也不能告诉老师,怕老师说我连这点小问题也解决不了,其实我是男生,我也想发泄,也不想被别人欺负。大家说我该怎么办?

同学们很快就喜欢上了这门课。因为,在这堂课上,可以放心大胆地讲心里话,真实地展示自己也全面地了解同学。用他们的话说:我们时常会遇到许多不开心的事,比如父母的责骂、老师的批评、同学的争吵、考试成绩不好等等,以前只能闷在心里,无处倾诉。现在有了情感教育课,能抒发了;更重要的是可以听到来自同学的安慰、鼓励,或者提供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心情自然就好了。

老师们在当了许多次听众后评价道:课上的主讲者和倾听者都是同龄人,彼此容易敞开心扉,一吐为快。也许同伴互助式的议论不见得有多少理论,但对一个倾诉者来讲,能获得反馈和共鸣,在心理上已经是很大的安慰了。况且,情感教育课不仅使同学之间多了一个交流的渠道,也使老师增加了一个了解学生情感动向的窗口,便于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

旁听了情感教育课的韩生廉教授说:也许一堂课两堂课不能说明什么问题,但等到这些同学上中学读大学,乃至今后一生,他们会发现今天的课其实给他很多很多。

思考:方法创新与教育效果探索

通过课程设置开辟孩子们情感宣泄渠道的做法,尚属新鲜。

都说“少年不识愁滋味”,开设了这个课程之后,才知道孩子们平时窝在心里的烦恼还真不少。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孩子周围的环境压力也不小。中小学生离家出走甚至走上绝路的事情并不鲜见。面对这种现象,有识之士呼吁: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关注孩子的“心理疏导”。

有关专家还指出,目前孩子心理脆弱问题的起因有多种多样。不少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从小走在别人为其铺就的阳光大道上,既无体肤上的磨难,也无心理上的坎坷。同时,社会上的相互攀比,学校里应试教育的阴影,以及家长因自己生活经历而产生的对孩子过高的期望等等,导致部分孩子心理较为脆弱,心理障碍现象明显增加,容易产生相容性差、刻苦精神欠缺、挫折承受能力不强等问题。

目前,孩子的心理疏导问题已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一些教育工作者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以前不是没有搞,而是对方法和效果研究、探索不够;而在卢湾区第一中心小学校长程华看来,“情感教育”课是一个尝试。不论什么形式,关键是要分析学生的心理特征,取得学生的信任,引导和帮助他们以健全的人格走向未来。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