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创新:党风建设的不竭动力

2002-04-06 来源:光明日报 雷国珍 我有话说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社会不断前进的不竭动力。同样,创新也是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不竭动力。

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是一个动态过程。不同时期,党所面对的形势不同,党所要完成的任务也有所侧重。同时,随着时空的变化,党内结构也有很大差别,党内存在的问题不大一样。特别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作风建设遇到了新情况,出现了新问题,积累了新经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创新的勇气、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的能力来面对这一切。

首先,党的作风建设必须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对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当年毛泽东在延安时,提出党风问题是“第一重要的问题”,通过整风运动,进一步促成中国共产党全新作风的形成,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作了最充分的准备。邓小平深刻地揭示党风问题是“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并通过一系列措施,使党风好转,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新的历史时期,江泽民同志强调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命”,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及其核心在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方面的实践充分证明,理论创新在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面对现实,党的作风建设更需要理论创新。因为今天我们党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更加复杂,党所面临的任务更加艰巨。因此,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党的作风建设上的理论创新,一是需要对党的作风建设的现状和所处的形势作出科学的判断:二是对以往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历史经验作出科学的总结;三是要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的需要,对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进行全新的思考;四是必须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更有效地推进中国共产党的作风建设。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创立的。她是对80年建党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理论的全新发展。她大大丰富和拓展了党的作风建设的内涵,为新的条件下党的作风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其次,党的作风建设必须不断进行内容创新。中国共产党在8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创造了伟大业绩,创立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随之也形成了许多优良的传统和作风。这些优良传统和作风是我们党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时,必须继承和发扬这些优良传统和作风。同时,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由于我们党长期执政,出现了在战争年代未曾遇到的新问题。这就要求在思想作风方面,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的、实践的、发展的观点,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挥全党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研究和解决新问题。在学风方面,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反对教条主义,把科学的理论与当时当地的实际结合起来,把科学的理论当作行动的指南。在工作作风方面,必须同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作坚决的斗争,建构科学的工作方式和行为模式。由于长期执政,党的各级干部分别处在不同层级的权力中心,各级干部的领导作风像一面旗帜,它的好坏,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不同的效果。领导作风好,就会产生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就会把人民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领导作风不好,就会产生巨大的离心力,瓦解人民的斗志,给党的事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确立公仆意识,改进领导方式,树立亲民形象。在生活作风方面,既要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又要在优越的条件下更加严格要求自己,经得起金钱美色的考验。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站在历史的制高点,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提出了“八个坚持、八个反对”。这反映了全党作风建设的实际情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党创新作风建设的最新成果。

最后,党的作风建设必须不断地进行形式创新。内容决定形式,内容与形式必须高度统一。随着党的作风建设的内容不断创新,也需要在形式上不断创新。从以往的实践来看,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主要是靠教育。通过教育,全党对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性认识更加深刻,自觉性更高,成效也更加明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必须要形式多样化,即:一是改革教育形式和教育内容,保证教育的软约束继续发挥作用;二是各级领导干部身体力行,做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表率;三是疏通各种管道,多管齐下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四是运用各种媒体,树立好的典型;五是建构制度,充分利用制度的硬约束力,促进全党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