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共同创造一个和平繁荣的新世纪

2002-04-11 来源:光明日报 (二○○二年四月十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江泽民 我有话说

4月10日,正在德国进行国事访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在德国外交政策协会发表题为《共同创造一个和平繁荣的新世纪》的演讲。新华社记者樊如钧/摄&nbsp


主席先生,女士们,先生们:

今天,我有机会同在座的新朋老友见面,并就共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个主题交流看法,感到十分高兴。

7年前,我到贵国访问时,曾应邀到你们这个协会来做过演讲。那时,大家就已在十分关切地讨论一个重大课题,即人类在21世纪中将面临怎样的状况,将如何安排自己的命运。我在那次演讲中提到,怎样使新世纪成为和平、稳定、发展、繁荣的世纪,是一个需要各国人民共同努力加以解决的重大课题。现在,人类已经进入了充满希望的21世纪,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正面临新的进步,但未来的不确定性仍然是各国人民的关注点。今天,我愿意着重就这个问题再谈谈我的看法。

进入新世纪,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作,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是时代的潮流。上个世纪,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也经历了冷战对峙的磨难,付出了巨大代价。各国人民都不愿看到世界上任何地区再发生新的热战、冷战和动乱,都渴望世界持久和平,渴望促进共同发展,渴望过上稳定安宁的生活,共创人类美好的未来。

进入新世纪,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继续发展,以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科技突飞猛进,各国的经贸联系日益密切,世界生产力迅速发展,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和创造生活的能力大大增强。同时也要看到,世界的发展并不平衡,不合理不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还没有根本改变,南北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由民族、宗教、领土、资源等问题引发的争端和冲突此起彼伏,恐怖主义、贫困、环境恶化、毒品等非传统安全问题更趋突出。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上发生的一系列突发事件,标志着国际局势正在发生冷战结束以后最为深刻的变化,需要各国人民冷静思考、认真应对。

进入新世纪,人类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继续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是摆在各国政府和人民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我们认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正确途径是:顺应时代潮流和各国人民的意愿,因势利导,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各国政府和人民应该在以下方面共同作出努力。

——积极推动世界走向多极化,尊重各国和各国人民的意愿与利益。这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基础。致力于建立一个多极世界,符合世界发展的客观规律,有利于体现各国和各国人民的共同意愿与利益,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平衡发展。多极化并非针对特定国家,而是世界各种力量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加强协调和对话,不搞对抗,共同维护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凝聚各国人民的力量解决面临的突出问题。历史已反复证明,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各国共同解决,全球性的挑战需要各国合作应对。任何一个国家和一种力量,都不可能也没有能力来独自完成这个任务。国家不分大小、贫富和强弱,都是国际社会的平等一员。各国的事情要由各国人民作主,国际上的事情要由各国平等协商。在事关世界和地区和平的重大问题上,应该按照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以及公认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坚持通过协商谈判和平解决争端。

——尊重世界的多样性,保证各国和睦相处、相互尊重。各国人民在自身的发展进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明。各种文明相互交流和借鉴,是人类进步的动力。各种文明和社会制度应该而且可以长期共存,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不可能也不应该只有一种模式。一个和平相处、共同发展的世界,只能是一个各种文明相互交汇、相互借鉴,所有国家平等相待、彼此尊重,充满活力而又绚丽多彩的世界。

——正确引导经济全球化,促进各国实现共同发展。经济全球化是一种客观趋势,有利于促进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国际社会的流动和优化配置,有利于推动世界生产力的发展。不容忽视的是,在目前的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达国家是主要受益者,而发展中国家获益甚少,有的甚至有被边缘化的危险。国际社会应共同努力,趋利避害,实现共赢共存,使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世界经济平衡、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以缩小南北差距,防止“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现象继续发展。这不仅是实现各国共同发展的需要,也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要求。

——树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努力营造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各国在安全上的相互依存不断加深,共同点在增多,任何国家都难以单独实现其安全目标。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有效应对全球安全挑战,实现普遍和持久的安全。各国应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从根本上减少不安全因素,维护全球战略平衡和稳定。

“9·11”恐怖袭击事件,受到了各国人民的共同谴责。这一事件的发生再次表明,恐怖主义严重威胁着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是国际社会的一大公害。中国政府和人民坚定不移地谴责和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国际社会应加强对话和磋商,开展合作,共同打击国际恐怖活动。打击恐怖主义要遵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及公认的国际法准则,充分发挥联合国和安理会的作用,一切行动应有利于维护地区及世界和平的长远利益。不能将恐怖主义与特定的民族或宗教混为一谈。不能对打击恐怖主义采取双重标准。不能借反恐怖主义推行影响世界和地区稳定与发展的别的政治意图。无论恐怖主义发生在何时何地、针对何人、以何种方式出现,国际社会都应共同努力,坚决予以谴责和打击。

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就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中国古代思想家提出的“亲仁善邻,国之宝也”的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古训,反映了中国人民爱好和平、渴望同各国人民友好相处的良好愿望和深厚文化底蕴。近代以后,在外来殖民和列强势力的侵略下,中国曾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饱经战乱和穷困之苦。中国人民经过长期奋斗,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才赢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终于得以在和平的环境中建设自己的国家。中国人民从自己的悲惨遭遇中深刻体会到,和平是十分珍贵的,和平是中国发展繁荣最根本的前提。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将始终不渝地维护世界和平。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事实向世人昭示,中国始终是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中国早就提出相互尊重主权与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恪守不参加军事集团、不谋求势力范围、永远不称霸等庄严承诺,为促进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安全作出了自己的积极贡献。

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伟大的历史变革,中国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今日之中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民主法制的建设在进一步完善,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进入新世纪,中国人民将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一切发展机遇,不断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建设一个争取对人类进步作出更大贡献的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而不懈奋斗。

中国有12亿多人口,底子薄,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与发达国家相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还需要进行长期的艰苦努力。集中精力搞好现代化建设,是中国今后长期的根本任务。中国需要一个持久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需要同世界各国进行友好交流与合作。中国将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世界上一切国家友好交往、平等相待、互利合作,推动人类进步事业不断前进。

实现21世纪的和平与发展,欧洲可以而且应该发挥重要作用。欧洲有着灿烂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欧盟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性联合体。中国一贯支持欧洲国家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中欧关系在中国对外关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近年来,中欧合作内容日益充实,各个级别的政治对话和磋商取得积极成果,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共同点不断增加,在经贸、科技、文化、教育等诸多领域的交往进一步深入。我们对中欧关系的发展感到满意。

展望未来,中欧关系发展前景广阔,双方加强友好合作条件有利。中国和欧洲国家同是世界舞台上的重要力量,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中国正在致力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西欧正在努力推进一体化建设,这为双方加强友好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新的推动。中国有着丰富的人力资源和广阔的市场,西欧拥有雄厚的资金和先进技术,双方在经贸、科技等领域的合作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中国和西欧都有自己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都曾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过重大贡献,双方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等领域也可以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中国与欧洲国家走过了不同的历史进程,相互之间在社会制度、经济水平、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对一些问题有不同看法,这并不奇怪。只要双方按照相互尊重、平等对待、求同存异、协商一致的原则,积极开展政治对话,就可以增进了解、减少分歧、增加信任、扩大共识,寻求共同利益的交汇点,从而使双方的平等互利合作在新世纪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

女士们,先生们:

中国和德国虽然相距遥远,但早在700年前就开始交往。400年前就开始进行通商和文化交流,两国人民的友谊源远流长。1972年,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揭开了中德关系新的一页。今年是中德两国建交30周年。我们高兴地看到,中德建交以来,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友好合作关系经受住了时间和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发展的速度、深度和广度都是前所未有的。两国高层互访频繁,领导人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和接触,政府各部门建立了多层次的协调与合作机制。两国经贸合作不断扩大,德国企业在华直接投资迅速增长,德国作为中国在欧洲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进一步增强。两国文化、教育、科技、环保、司法等领域的交流日趋活跃,已形成多层次、多领域、多形式交流的格局。两国互谅互信,在彼此关切的问题上相互理解和支持。中德关系建立了广泛而牢固的基础,中德友好深入人心,中德合作前景广阔。

德国人民是伟大、勤劳、智慧的人民,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人民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在国家建设中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业绩,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中国十分重视德国在欧洲和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把德国视为自己在欧洲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德国也把中国置于其亚洲政策的核心地位。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中德两国进一步加强磋商、交流与合作,不仅将造福于两国人民,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让我们两国人民携起手来,为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而共同努力!

谢谢大家!

(新华社柏林4月10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