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凌翔)在人们的习惯性思维中,搞公益文化活动,政府财政“掏腰包”,这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想不到,青岛市却从最近开始,在一个名曰“公益文化活动项目推介会”的大型活动中,将全市40多个公益文化活动项目、近百项合作内容一下子推向了市场。
青岛是著名的旅游城市,目前共有各类节、会以及公益性的群众文化活动100多种。有人曾这样形容说:“青岛从正月初一到大年三十,几乎天天都‘过节’”。
名目繁多的文化活动,丰富了广大市民的文化生活,也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但是,这些活动,需要巨额资金来支撑。多年来,这些活动不仅拖苦了当地各级政府的财政,更拖苦了各级文化机构的众多文化人。每当一个文化活动要启动,这些文化人心里就“发怵”。某区文化局的一位局长曾这样告诉记者:搞活动非常辛苦,要顶烈日、迎狂风,这些我们文化系统的干部、群众并不害怕。我们最害怕的是搞活动“拉钱”。活动年年办,赞助要年年拉,这样的日子,何时才能“出头”?
青岛市文化局最近提出了将公益文化活动推向市场的新构想。他们对全市的百余项文化活动进行了梳理,从中筛选出新年音乐会、新年文艺晚会、欢乐假日、周末音乐会、国际童声合唱节等40多个有特色的活动项目、近百项合作内容,从4月6日开始,公开面对社会“招商”。
据文化部有关人士称,以推介会公开招商的形式,将大批公益文化活动同时推向市场,在全国尚无先例。在推介会现场,记者看到,黑压压的人群挤满了招商场地的大厅、走廊和门前的广场。推介会开幕两天,一些企业便“抢”走了68个活动内容,签约资金达410余万元。青岛市群众艺术馆成为众多文化团体中的最大“赢家”,他们的三个广场文艺活动和群星艺术团,同时与当地的两大企业——青岛电信公司和青岛钢铁集团签约。记者采访了群众艺术馆的副馆长王洁,谈起他们的“成果”,她兴奋异常。她说,发展文化事业离不开市场,靠市场发展文化事业,又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引导、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