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堂课之间,都有音乐陪伴,这样的校园生活该是很惬意的吧
悦耳的音乐在小雨中响起,孩子们蹦跳着向教室走去。
在北京西四中学采访,第一次听到如此不同的铃声,我有些诧异。
“过去的铃声太刺耳,让人感觉挺紧张的。这些音乐轻轻松松的,老师、学生都喜欢。”焦元顺校长向记者解释。
翻阅一下他们的铃声音乐谱,品种还不少:上课铃是“快乐的聚会”、下课铃是“快乐人生”、预备铃是“在银色的月光下”、放学铃则是“回家”。在萨克斯响起的时候,话筒里同时传出这样的声音:夕阳西下,紧张的一天学习生活结束了,请同学们回到家中,我们明天再见。乐曲弥漫在清新的校园中,浸润着每个人。
有音乐陪伴的校园生活,多了一份轻松,一份快乐。
在音乐环抱的氛围中,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不知不觉变得和谐亲切
西四中学的年轻老师所占比例很大,带领一群十多岁的孩子,他们会是什么样子?
课间隙,他们有时会和孩子们一起游戏、跳皮筋。有时,你会听到孩子们对老师说,“老师,你怎么跟小孩儿一样?”有时,你会看到老师“生气”地撅起嘴说“不成,不成,绝对不成!”
在他们的言谈中,你会听到更积极的用语。“因为我热爱教师职业,我相信我能成为一位好老师”,“你很有潜力,再努力”,“愿成为你们的好朋友”……他们还会自己责问自己,“为什么讲了那么多遍学生还不会,我们到底教了什么?”
孩子们并没有因老师的年轻而看轻他们。
在教师节来到的时候,他们会送给老师自己亲手叠成的小玫瑰花;在中秋节,他们则一定要老师尝尝自己的月饼。
刚参加完全区质量分析会的楚淑萍老师,日前体会了一次“答记者问的感觉”。那么多的老师围着她问个不停,“你们的数学教学质量是如何提高的?”她说,“爱心。”没多少人相信她,认为这又是靠熬时间熬出来的。她说,我是真真切切体会到了。只要你是真情实意的,孩子们会主动地与你配合,积极学习。也许,过去,拿起英语书,他们就会发困;但现在,当他们做完作业,还会想再看些单词。
西四中学的老师相信,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的催化剂。
一次小小的班会,让同学们看到了自己的优势,他们在心中默念:Let'shigh
西四中学的老师记着这样一句话:让每一个学生抬起头来走路,挺起胸来做人。在他们眼里,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潜能。
已是初三的孩子还记得那次名为“Le ts h igh”音乐之声的主题班会”,那是一次为同学施展才华而搭设的舞台。那些性格孤僻的、学习困难的及单亲家庭的子女和其他同学一道,进行了非常成功的特长表演。在这里,他们找回了自信,发现了自己的优势所在。当李冠英老师谈起那次班会,仍激动不已,“我知道,我们真的是融在一起了。每一个学生的心灵都得到了震撼,这对他们日后的进步产生的影响太大了。我们都在心中对自己说Le ts h igh”。
“低起点、小坡度、快反馈、多鼓励”是这里老师常用的教学原则。在以后的日子里,那些在别人眼中是“坏孩子”的同学们体会到了:没有人像这里的老师一样,因他们的一个小小的进步就会赞扬他们;他们也从没像现在这样,对自己充满信心。
如今,在这个曾经是基础薄弱的学校,曾自认为自己不行的孩子们,做出了连他们自己也想不到的事情:2000年,有30人考入市区重点高中,97人考入普通高中;2001年,有49人达到市区重点高中分数线,有120人考上普通高中;全校共有60多人在全国以及市区荣获各类比赛奖项。而这里的老师先后有十多位被评为市区级优秀教师、优秀园丁、优秀教育工作者。
焦校长告诉记者,“在这个刚刚起步的学校,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有获得成功的强烈愿望,这就是我们发展的激情和动力。爱是我们教育的基础,老师对学生的热情和期望注入学生心田,也就唤起学生的胜任感、成就感,也就会产生出‘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