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金山桥教育集团 为民办教育打造品牌

2002-04-28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宋晓梦 我有话说

金山桥教育集团办公大楼


2001年7月中旬,60岁的北京外国语大学与6岁的金山桥教育集团合作,创建的北京外国语大学在外地的第一所分校——北京外国语大学淮海分校在徐州落户。作为全国外语院校的排头兵,北京外国语大学对合作伙伴要求之高不言而喻。然而北外校长陈乃芳教授一行踏破铁蹄之后,却选中了江苏省徐州市的一个民营教育集团,这一举措本身就很耐人寻味。陈校长在签字仪式上说:“金山桥教育集团成立到现在时间虽然不长,但它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已经显示出了很大的发展前途,并且有很大的潜力。”她说:“北外强,不用多说,金山桥也强,是民办学校里非常好的强校。我们两家强强联合,能够创造出国办重点大学与民营学校联合办学的一个模式。”

看好金山桥教育集团发展前景的,不只是北京外国语大学。1999年,江苏省教委领导经过多次实地考察,认为金山桥寄宿学校是江苏民办教育的一面旗帜;中央教科所对金山桥教育集团多层次多类型教育结构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金山桥教育集团已基本完成了终身教育的整体框架,办学思想明确,办学意识超前,走在了全国民办教育的前列。教育部、中央教科所还将金山桥寄宿学校确定为两个国家级重点课题的实验校,即“21世纪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研究实验学校”和“创新教育实验与研究学校”。

令人对金山桥教育集团刮目相看的还有它的发展速度和规模。1995年,创建人李作君以200万元投资兴办金山桥寄宿制小学,6年以后金山桥教育集团已成为集幼教、小学、中学、大学、成人教育、老年大学于一体的人生全程系列教育基地,固定资产达到4个亿,师生员工6000余人。在全国5万4千多所民办学校中,这种规模和速度堪称异军突起,独树一帜。随着知识经济时代民众对教育需求的迅速增长,企业界的许多有识之士对投资民办教育跃跃欲试。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金山桥的发展之路能给人们带来哪些启示?不久前,记者赴徐州进行了采访。

(一)

从徐州机场驱车向北40分钟,便进入徐州金山桥经济开发区。开发区内,金山桥教育集团大楼依山而建。据集团副总裁34岁的许宏先生介绍:这里原来是开山取石留下的一座破山,山下堆满垃圾,山上一片荒芜,开发区领导曾经许愿:谁能把这座荒山美化,就给予重奖。如今,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片壮观的建筑群:登上72级台阶,就是集团的主楼,左侧是综艺大楼、实验大楼、学生宿舍楼,右边是幼教中心。后面山坡上,松林漫到山顶,前面山脚下是运动场——红色的塑胶跑道环绕着绿茵茵的草坪。假山、喷泉、亭台、长廊、花草点缀其中,构成一幅现代花园式教育基地的美丽园景。站在主楼前俯看开发区,一座新兴高科技城市的典型景观尽收眼底。据说好多家长送孩子来学校时,才发现这儿还有个开发区,于是纷纷来此买房子、建工厂。现在,开发区内的不少房子都是被教育集团学生家长买去的。离开发区不远的金山桥教育集团老年公寓所在的蟠桃山庄,原来也是一片荒山,集团投入了几千万元进行开发,如今这里成了名副其实的伊甸园。一位前来考察的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曾问集团总裁李作君,“发展的这么快有何诀窍?”李作君当时说的“变废为宝”四个字指的就是开发这两处数千亩的荒山。

(二)

和许多创业成功人士一样,“狂”是总裁李作君性格中的重要特征,他不光自己狂,还要把金山桥教育集团的学生都培养成像他一样敢为天下先的“狂人”。据说他读书的时候就是一个敢于向书本挑战,向权威挑战,向标准答案的唯一性挑战的学生。今天,他为教育集团提出的许多教育理念,诸如“用现代教育培养现代人,以创造思维引导创造者”;“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变重视书本为重视实际,变占有知识为拥有智慧”,以及在心理素质上要“乐观、自信、勇敢、大度”等等,多半来自自身经历对生活的感悟。

毕业于徐州师范大学英语专业的李作君办教育始于1989年。当时,他在徐州运河师范学校担任图书馆馆长。本职工作之余,他一面忙于文学翻译,一面忙于照顾自己的两个船队在运河上的运输生意。其后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译著《毛姆传》和他初期投资教育的几百万元,大都是这一时期辛勤积累的结果。他的妻子从事外经贸工作,经常出国,两个孩子都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却找不到一家可以全面照顾小孩子的全托幼儿园。苦恼的同时也使他看到了一线商机:大运河边有一大批流动的水上运输个体户,这些人虽然在经济上先富起来了,孩子入园却是共同的难题。于是李作君自己办起了幼儿园。这个名为“蓓蕾”的全托幼儿园刚一挂牌,就迎来了200多个入园的孩子,这在一个小小的县城简直就是奇迹。创办寄宿幼儿园的成功,鼓起了李作君的信心。之后,他又考察了国外教育发展状况,亲眼看到,在国外,教育已成为一种重要的产业,而且经济越发达,教育发展的潜力就越大。这次考察,使他最终决定将自己投资的重点转向教育领域。

1995年,徐州的民办教育还是零。李作君的办学申请无人敢批,后来有关部门虽无明文批示,但总算给予了默许。

大年初一,李作君从老家江苏邳州赶到徐州,在刚刚启动的金山桥经济开发区开始了他的创业历程。他一个人搞策划、跑审批、租教室、配桌椅、购电脑、买钢琴、装修舞蹈房、建多功能语音室——然而200万元资金投下去,报名者却寥寥无几。经过一番市场调查,他才恍然大悟:原来,在家长们心中寄宿学校就是收费特别昂贵的“贵族学校”,因此望而却步。针对问题症结,他在报上以整版刊登了招生简章和办学思路。家长们这才知道,金山桥寄宿学校并不是贵族学校,而是一所优秀的平民学校。当时外地寄宿制学校建校费标准是8万元,而李作君建校费只收6000元到1万元。广告刊登的第二天,为招生设的8部电话就一直响个不停,短短几天,报名者竟达2000多人。限于当时的校舍规模,最后通过考试择优录取了370人。

李作君再次从中发现了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于是1996年办起了寄宿制初中,1997年办起了寄宿制高中和金山桥外语培训学院,1998年投资1000万元兴建了幼教中心,并通过了艺术学校的审批,同年4月,组建了江苏省第一个教育集团,也是全国教育系统内首家以办学为主的教育集团。

(三)

现在轮到记者追问当时教育官员提出的问题了——李作君的快速发展到底有什么“诀窍”?中央教科所一位专门研究教育产业的学者指出:“从发展中国家私立学校创办过程看,大凡成功者基本上是既符合了教育规律,又遵循了教育产业(经济)规律”。李作君的实践再次印证了这一观点。正如他对记者所说:“我找准了市场需求,许多家长忙于工作,无暇照顾孩子,寄宿制学校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再就是现代社会中家庭破损的数字上升,在单亲家庭或重组的家庭中,无法顾及子女的生活和教育。这类家庭背景的生源占了寄宿学校总生源的1/3。”

然而,办教育,光有投资眼力是不够的。李作君认为:按照市场经济的理论,教育是一种消费,成功的关键靠质量。根据自己做过教师的经验,他把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放在师资队伍的建设和课程设置两方面。

(四)

在金山桥教育集团采访,记者接触最多的还是工作在第一线的老师们,听到最多的也是他们在教书育人中的故事。从某种意义上说,集团先进的教育理念能不能在现实中得到体现,关键要看老师的素质。所以建校之初,李作君就不遗余力地从各地聘请来一批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和中青年教学骨干。

6年前,全国有突出贡献的教育家张冠珑来这里执教。她发现用传统的基于字形结构规律的识字教学法对这些孩子来说太深了,于是她创造了“牵强附会”识字法,即给每个字“编故事”。“稻”字是个难记字。张老师说:“稻子小时候是禾苗,长大了放在缸里,开缸盖要用手抓,所以右边上头有个‘爪’字头,下边是米缸,里头的两粒米不能粘上……”默写的时候,没有一个孩子把这个字写错。接着她要孩子们举一反三,有的孩子指着“粱”字说:“高粱小时候要浇水,长大了用刀砍,砍的时候流了两滴汗,最后变成了高粱米”;“‘街’是行人靠两边,中间铺着‘土’”……孩子们越编积极性越高,越编越会编,一节课,十几个字,记得轻松,学得愉快,这个方法推广以后,不仅生字的巩固率非常高,而且启迪了孩子们的创造意识。在张老师的带动下,该校在语文教学中还实施了“读想、读标、读记、读写、读背”的阅读教学法,二年级的孩子就能自己预习。一个从外校转来的学生,入学测试中只写对了5个字。老师用这里的认字法、阅读法给他补习,第一学期考了80多分,一年以后达到90多分,字词默写基本不错。

几年来,数学特级教师郝常玲带着十几个年轻老师做徒弟,她要求每一个老师都要根据教材、学生,创造出自己的教学特色。为了使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体,在中高年级的教学中,要求老师创设情景、交代任务,学生自学例题、小组讨论。老师则引导讨论,解答难点,最后对所学知识进行拓展,找出多种解法。为了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在学习平方米、公顷、吨、千克这些概念时,他们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去量、去称。在学习利率、利息、本金时,他们和学校附近的交通银行联系,组织学生分批去银行实地考察和采访。许多孩子学完就实践:自己去存压岁钱,不要父母代办。

高三数学特级教师汪信言,1984年就开始研究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来到金山桥寄宿学校,面对与重点校不同的生源,他在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了自己的研究成果。有个学生在原来的学校被老师斥为:“你要能考上大学,太阳得从西边出来”,从此破罐破摔。汪老师便从各方面发现他的优点,不动声色地帮他建立自尊自信。有的学生不爱数学,汪老师除了教授数学知识,还在课堂上讲数学的和谐美、对称美、简单美、奇异美,讲数学思维……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对于文理偏科,而语文、历史成绩好的同学,汪老师给他们讲数学家的小故事,讲数学发展史,使这些学生对数学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少学生把在数学课上培养起来的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迁移到其他学科,不仅各科成绩都得到了提高,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高考中,两个毕业班的数学成绩超过省平均成绩20多分。汪老师教书育人的经验也通过示范课等形式在学校得到了推广。

先进的教学理念和令人信服的教学质量迅速改变了学校的生源结构。近两年,家庭经济情况一般,抱着让孩子受到优质教育送孩子来金山桥念书的,占了生源的56%。

金山桥寄宿学校的学生每月集中放假四天,其余三周多的时间要和老师生活在一起,因此师生之间的感情对教育效果至关重要。“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是学校对新招聘来的老师进行岗前培训的最主要的内容之一。学校要求班主任必须记住每个学生的生日,几乎每个月每个班都会为几个同学开生日庆祝会,这对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起了很大作用。学生生病住院,班主任、生活老师、校领导都要去看望。

金山桥的班主任90%以上在公办校就是受过县市表彰的优秀班主任,为了了解每个孩子的思想、性格,使学生既能感受到家的温暖,又能做到“无规矩不成方圆”,他们每天要和学生相处十几个小时,不止一个老师把“如何做好寄宿学校班主任工作”做为自己的科研课题。采访中记者参加了一个初一年级学生自发组织的班会,主题就是“学校是我家”。好几个学生在发言中情不自禁地把老师唤做“爸爸”、“妈妈”。

中学生正处于生理突变期和心理转型期,情绪常常不稳定。而这一时期又是他们人生观、世界观初步形成的时期,亟需正确的引导。因此中学部在落实集团“用现代教育培养现代人”的教育观念时,又特别强调了“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育人为本”的办学要求,并通过成立“升旗讲话培训班”,聘请校外法制辅导员,建立“家校联系手册”和每学期一届的家长委员会等措施,加强德育工作。经验丰富的郭子明校长身先士卒,专门找后进生结对子,并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转化后进生的办法。在校长的带动下,教师中涌现出一批转化后进生的高手。年轻的班主任李老师发现班里一个新来的同学整天情绪低落,对学习毫无兴趣,成绩极差。经过分析找到三个原因:一是原来孩子所在校的老师过多的批评使他厌学;二是父亲车祸去世使他精神受到沉重打击;三是语言表达能力差,有问题不敢问。为了帮他建立起自信,李老师一方面让学习好的同学与他结对子的同时,另一方面也让他以自己唯一学得较好的英语去帮助其他同学;针对他少年丧父,男老师们都主动与他接近;他不喜欢数学,生病打吊瓶时,数学老师就专门去陪他,以增进感情,还把一些数学公式定义编成歌谣,讲给他听。全班悄悄为他准备了生日蛋糕、蜡烛,在班会上突然宣布,使他惊喜不已,激动不已。渐渐地他感到自己在班里是受欢迎的、被看重的,性格开朗了,胆子也大了,学习成绩直线上升。

谈到金山桥师生的感情,老师们讲了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在大学读书的孩子和家长闹矛盾,离家出走时他在留给父母的信中写道:我之所以还不愿离开这个世界,不是留恋你们,而是舍不得金山桥寄宿学校的汪信言老师。当时这个孩子已从金山桥寄宿学校毕业两三年了,家长仍然拿着孩子的信,匆匆赶到学校,向老师求援……

(五)

像这类故事你还可以听到很多很多。而在金山桥,工作中的高付出和待遇上的高回报是成正比的。李作君不同意把老师当作蜡烛和春蚕,他认为:老师们自己以蜡烛和春蚕精神自律令人钦佩,但在商品经济时代,待遇毕竟是体现教师劳动价值的一种尺度。所以这里教师的基本工资是公办教师的3—5倍,如果再加上课时工资、福利工资和奖金,年薪10万元至20万元的老师不乏其人。集团还为每个老师办妥养老和医疗保险,他们的子女可以免费在金山桥就读。

但李作君认为:光靠待遇还不行,越是层次高的优秀教师对精神层面的东西特别是对事业看得越重。一位原先在广州寄宿学校的高级教师,就是因为不满投资人把老师当打工仔一般呼来唤去,放弃了那里的高薪,慕名加入了金山桥教育集团。徐州市所辖的睢宁县是文化部命名的儿童画之乡,特级教师李训哲是这项事业的创始人。1996年,金山桥教育集团去睢宁请李训哲老师出山,李老师提出了四个条件:一要有人(有实力的美术老师),二要有美术教室,三要有学生,四要有经费。李作君是有求必应,一路绿灯,尤其是为他配备了三位受过高等教育,水平很不错的美术老师。于是金山桥的儿童画第一年在校内展,第二年在徐州展,第三年在省城南京展,第四年就进了北京中国美术馆,接着又到日本、法国、德国办联展。李训哲老师高兴地说:“我在金山桥用四年时间完成了在睢宁40年走过的路。”

小学部校长许太刚是连续6年的江苏省明星校长,但他深感公办学校在人事管理、课程管理和经费管理方面卡得太死,实施素质教育的许多活动难以开展。而在金山桥,课程设置既遵循国家教育部门的统一要求,又有自己的特色。学校着重强化英语和计算机教学,还开设了美术、书法、音乐、武术、舞蹈、足球等十几门选修课,每一个学生都必须选修一项特殊技能课。每天有一个小时保证选修课的学习。对许校长提出的教改方案,集团要人给人,要钱给钱,各项活动开展得蓬蓬勃勃。许校长对记者说:他之所以愿意留在金山桥,就是因为在这里,他的抱负能够得到施展。

在李作君看来,“事业留人”就要为老师创造干事业的条件。让这些优秀教师觉得民办校不仅不会辱没了他的事业,而且可以比在公办校有更好的发展事业的条件。

今年,金山桥面向全国招聘教师20名,要求必须是有5年以上教龄、受过县或市级以上表彰、年龄在30—40岁的中青年教师。如此苛刻的条件,报名者仍高达2000多人。难怪有人说,想进金山桥当老师,比想去那当学生难。

(六)

金山桥的师资力量在淮海经济区是一流的,来这里的老师几乎是百里挑一,但是集团仍然规定每年的淘汰率为10-15%,一些年轻老师谈到在这里工作的体会时都说他们有一种危机感、紧迫感。他们说:我们都是在公立学校办了辞职手续到这里工作的,可以说是破釜沉舟,背水一战,没有退路了,因此逼着你必须好好干。但他们也发现总裁李作君是非常爱才的。他常对老师说:“你只要是好老师,就是为了我的集团我也不能让你走。”有的老师走了,他会亲自去把他动员回来。

36岁的高三语文老师王树鹏,刚来的时候也和别的老师一样,总有一种怕丢掉饭碗的恐惧和压力。但正是这种压力使他在工作中潜力得到了极大的发挥:第一年他就被评为十佳教师,第二年学校让他当了高三年级组长。虽然仍感到压力很大,但是现在的他对这种压力已坦然多了:“只要有实力,不愁干不下去。”他对记者说。

对教师只使用不培养是私立学校的通病,而在金山桥,青蓝工程、拜师制度、集体备课制度和听课、评课制度,以及请省内外专家学者来校交流、做学术报告,都是使这些本来基础就好的中青年教师更快成长的措施。

总裁李作君常常亲自带着董事会成员下班听课。老师们说,他听课的特点一是突然袭击,二是一听就是一天,从第一节一直听到第七节;三是听完就评,召集当天教了这个班所有任课老师面对面的评,并要求:评课中不得讲空话、套话,以提出问题为主。晚上再召集全体学生评课。由于事先没法准备,评课标准又严,老师们说,我们得把每一课,都当成有人听课来准备。而李作君认为:听课、评课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帮助教师转变教育观念的过程。针对课堂上普遍存在的老师讲得过多的问题,他在评课中一再强调: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一定要落实四个保证:保证学生有自己读书的时间;保证学生有自由讨论的时间;保证学生有质疑的时间;保证学生有自己归纳小结的时间。他要求把这四个保证纳入考核的标准。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老师先要有这种意识。“司马迁砸缸固然能救小孩,是否可以问一问学生,这是不是唯一的救人办法?”“‘狐假虎威’中的狐狸固然狡猾,但它的生存智慧是不是有可取之处?”“‘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先要有一桶水’固然有道理,但你若能教给学生找水的办法,岂不取之不尽?”评课中,李作君的这些观点使老师们觉得“用现代教育培养现代人,用创新思维引导创造者”已不再是抽象的理论。

(七)

1999年,金山桥首届高考升学率达100%,其中本科上线率92%,一部分学生考入北大、清华、复旦、南京大学等全国名牌大学,2000年继续保持了上年的水平,在与重点校生源水平相差悬殊的情况下,这样的成果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震动。

6年中,更有学生千余人次在省市以上的武术、乒乓球、计算机、英语、数学、语文等竞赛中获奖。

国家总督学柳斌欣然为金山桥教育集团题词:“走科教兴国道路,育品学兼优新人”。

金山桥声名远播,相邻苏、鲁、豫、皖4省的许多学校,其中有民办校、也有公办校慕名找上门来寻求合作。金山桥选择了品牌输出,以低成本扩张,走规模化发展的道路。经过输出金山桥的管理模式、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无形资产,现在金山桥教育集团已增加了河南商丘金山桥学校。与北京外国语大学联合创办的北外淮海分校则由集团投资,北外选派部分专家、教授,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公开招聘专家、教师任教,并严格按照北外管理模式管理,课程设置、教学质量由北外全面负责。裂变式扩张带来的规模效益使金山桥教育集团在良性发展的道路上进一步加快了速度。不久前一家公司到金山桥经济开发区银行贷款,银行提出除非金山桥教育集团李作君担保,其他企业担保一律不贷。原徐州市市长,现国家计划发展委员会副主任于广洲,曾带领全市50强企业来金山桥开发区参观,他指出:“这个开发区就数教育集团搞得最好,可以说是教育拉动了经济。”

(八)

就在记者将要结束本文写作时,收到中央教科所蒋国华教授《试论发展教育产业是一场革命》的长篇论文,文中指出:“和原先人们印象大为不同,发展中国家的私立学校尤其在20世纪下半叶的近20年来,其发展规模和速度均十分可观。”文中尤其详细介绍了巴西、印度等国私立连锁学校的情况:

在巴西有多家私立连锁中学和大学。其中最大的一家是总部设在圣保罗的Ob jec tivo/U-NIP教育公司。该公司起家于20世纪60年代,卡洛斯先生从为20名学生办高考辅导班起家。有了一定的积累后,又和伙伴们开始创办从小学到高中的连锁学校,1988年又办起了大学。随后,他们一路扩张,一路成功,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该教育公司已拥有50万名学生,从幼儿园到大学,一应俱全,分布在全国各地若干中心学校,年营业额4亿美元。用我国时下常说的一句话说,该公司办教育达到如此规模,“没有花国家一分钱”!此外,巴西还有个COC教育公司,这是一家“夫妻店”,亦是从考试辅导班起家,在全国拥有63所连锁学校,覆盖幼儿园至高中高考辅导,在校生26000人,年营业额3000万美元。还有诸如Pitago ra s教育集团,该公司亦是20世纪60年代办高考辅导班创业,如今有学生80000名,从幼儿园至大学全有,连锁学校达400所,拥有教育电视频道几乎遍及巴西全国。

印度也有多家很成功的全国连锁办学的教育企业,其中既有纯私立的,也有如我国所谓“国有民营”的。

和国外这些成功的私立教育集团相比,金山桥教育集团的事业还处在初创阶段。但李作君认为,与公立学校相比,私立学校在资金、运作机制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只要国家政策到位,学校管理得当,私立学校完全有实力参与教育市场的竞争。他为金山桥教育集团规划的蓝图是:首先在东到连云港,南到蚌埠,北到济南,西到商丘起码1.2亿人口的19个地市即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经济区做大做强,然后扩展到其他省市,继而走向世界。目前已有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等国的教育界人士前来商谈,希望与金山桥教育集团合作办学。

走进新世纪的金山桥教育集团,正全力打造民办教育的品牌。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