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奉献点滴 造福社会

2002-05-07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唐湘岳通讯员 王 芮 张 平 陈冠军 我有话说

湘潭大学有一个“雷锋公司”吸引我们去采访。

创举

在湘潭大学学生楼六栋111号房门口,“雷锋公司”的红色招牌格外醒目,这是“雷锋公司”和下属的“失物招领公司”所在地。中午十二点至下午一点,失物招领公司的值班员准时在这里接待顾客。失物招领公司经理杨爱兰告诉我们,今天已来了5个顾客,其中3个是来招领的、2个是来挂失的。雷锋公司总经理李伟说,3年多来,仅失物招领就接待顾客5500余人,为2400多位失主找回了失物。

1998年12月,98级国际经贸管理学院的张恩伟、许海涛、袁广等同学,见校园里“遗失启事”、“招领启事”漫天张贴,既不雅观,又很难奏效,于是突发奇想:成立中介组织,为失主与拾主牵线搭桥。学院知道后,对学生的行动大力支持,并解决了2000元的启动经费。很快,雷锋公司的前身“失物招领公司”成立了。

说起最初的几笔业务,第一届雷锋公司负责人张恩伟谈了一桩趣事。一天下午,一个学生来公司认领自己丢失的钱包和餐卡。当他从值班人员手中接过失而复得的钱物时,小心地问:“要多少钱?”张恩伟等人先是一愣,后来明白过来了,一阵爽朗的笑声过后,他对这个学生说:“不收钱。无私、奉献、务实是我们的经营宗旨,要不怎么叫‘雷锋公司’呢?”

“雷锋公司义务帮人做好事!”一传十,十传百,雷锋公司的招牌传遍了湘潭大学,传到了24000多名师生心中。

小小公司弘扬了一种博大的精神,一个创举带出了一方风气。学校因势利导,鼓励学生以雷锋公司作为母体,打破失物招领的业务界限,开辟新的服务渠道,发展子公司。不久,使“死信”复活的“白鸽信使公司”、以扶助弱者为主的“太阳红公司”,以及“义务家教公司”等分公司相继诞生了。学生们还成立了环境保护协会,开展回收废旧电池、清除白色污染、创建“绿色大学”的活动;成立了反邪教协会,在师生中倡导科学精神,反对迷信邪教;成立了义务护校巡逻队。各种各样的义务服务组织,使湘潭大学形成了一种互帮互助的健康氛围。

效益

雷锋公司的效益更多地体现为收获了一种可贵的精神价值。

1999年军训结束后,雷锋公司的成员见有的学生把军训时用过的衣服鞋子丢弃了,便在学校发出倡议,要求大家向贫困地区捐献衣服。这年冬天,他们把募捐到的5000件衣服和1000元钱送到了边远贫穷的湘潭县乌石乡景泉村。中文系一个学生回校后对同学说:“想想那些可怜的孩子,若我们在学校再浪费水电浪费粮食,那可真正是犯罪了!”

“帮助别人,受益你我;奉献点滴,造福社会。”这是湘潭大学的师生们从雷锋公司得到的体会,也是这个特殊公司产生的效益。

有了这种体会,经济三班的同学开设了“爱心伞”专柜,筹资买来雨具无偿借给师生;工管一班设立了“爱心箱”,带头把零钱放进箱内,集腋成裘资助贫困学生……三年多来,共有2300多名学生主动加入雷锋公司。雷锋公司共为失主找回失物2800多件;把800多封“死信”成功送到了收信人手中;组织学生义务献血1000多人次;回收废旧电池11桶;开展义务家教1420多人次;为22位孤寡老人提供服务。犹为可喜的是,更多的学生表示,他们将把现在的这种做人准则、服务意识和雷锋精神带到社会去。

启示

如果说雷锋公司创始的初衷还是一般性的“雷锋行动”,那么,现在的雷锋公司则成了一个在传统美德中注入时代色彩、把精神价值进行物化和量化的特殊企业了。

现在的雷锋公司完全走向了市场,机构上按照公司制运作,设立了董事会、经理层和分公司。分公司经理全权处理本公司事务,并向总经理负责,总经理向董事会负责,董事会负责组织各教学区之间的统一活动。公司的活动经费除了学院每学期的2000元外,更多的是由公司成员用商业形式来取得。他们联系赞助商制作了“雷锋卡”;推出“小二郎”卖报活动;利用假期举办校外培训班,等等。这些活动的所得收入全部作为雷锋公司的活动经费,从而保障了公司的经费来源,确保雷锋公司“精神性业务”正常开展。

雷锋公司的“精神性业务”“利润”颇丰。学校利用雷锋公司为阵地开展思想道德和理想信念教育,把抽象的内容变成具体的形式,使受教育者更容易理解与接受;接受服务的受益人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和人间的真情,自己也会更加关爱别人,受益者变成志愿者和宣传者,使得更多的人加盟进来,参与公司的各项“精神性业务”活动;服务者在付出的同时感受到帮助别人的乐趣,使自己“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更加牢固,并使自己在实践的同时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拓展服务内容,实践者又变成了受益者。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