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回报社会 为政府分忧

2002-05-08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王劲松 通讯员 阮加文 我有话说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温州企业家在搞好企业的同时,又当上了一些高级中学的董事长。他们在地方政府的鼓励下,把积累的财富注入一个全新的领域——教育产业。截至今年2月底,温州市的私立或公私合营高级中学已达60所,兴学氛围越来越浓。

温州市越秀学校的前身是公办永中高级中学。过去这所学校由于国家没有较多的资金投入,学校设备陈旧,办学条件较差。温州市中制药机械设备厂的总裁王成东、季秀兰夫妇于2000年一次性斥资5000余万元,重建了这所学校。现在,该校一流的现代化教学设施,雄厚的师资力量,使得这所学校远近闻名。该校董事长王成东告诉记者:“办学至今我从没想过让学校赚钱的事儿,只是感到政府部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任务非常繁重,于是拿出一些资金投入原来由政府办的高级中学,这种与政府联合办学的形式,既为政府分了忧,又尽了我们回报社会的一份儿心。”

记者在温州先后走访了6所私立高中,王成东说的这番话,表达了多数私营业主投资教育的初衷。事实上,作为以小政府、大市场为基本发展模式而蜚声中外的温州,这里正在形成燎原之势的教育产业民办化进程,无疑是来自温州巨大的民间资本寻求扩张的需要。

温州市教育局一位负责人和瓯海区分管教育的安晋副区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了他们的看法,他们认为温州私营企业家致力于投资高级中学有这样几个原因:一是地方基层政府因肩负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重任,对高级中学的投入力不从心,这就为民间资本的进入提供了空间;二是温州整体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的普遍提高,使越来越多的家庭有能力让子女进入条件相对优越的民办高中,生源上的顾虑比其他地区少;三是已经富裕起来的温州百姓都有让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的迫切愿望。他们还说,温州市各级政府部门还将通过优惠的土地使用、税收政策和相关措施,为民间资本投入教育产业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