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倡素质教育即是确认面向人,以人为本的原则。教育不仅是传授人以生存谋生的技能,同样是人自我完善、成长发展的途径和过程。面向市场是指我们的教学内容、课程设计、专业设置与市场相需求相适应。我们反对绝对以市场为导向,但显然培养出来的人才市场不需要不仅荒谬,也会遏制教育的动力源泉。此外,市场也不能单纯地理解为经济市场,事实上经济需求、人文需求、国家长远发展需求都是市场需求。所谓面向未来是指我们的教育应当有前瞻性,不仅满足现实社会需求,也要考虑未来的需要。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如果是一种投资行为,那么对它的消费就在未来。在信息化社会中人应学会什么?信息化社会之后又可能是什么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将怎样改变人的生活?又如何应对?教育应当有部分责任去探索和回答这些问题。
教育是公共事业,所以其主要投资者应是政府。我们是穷国办大教育,国家有困难,这一点所有国民都应明白,都可理解,但政府应投入的份内资金,必须保证到位和严格使用,许多县乡政府随意挪用教育经费,拖欠教师工资,造成的潜在危害很大。国家的穷富与教育投资比重当然有密切关系,但又不是绝对的,许多小国、穷国正在以尽可能多的财力投入教育,培养人才。最可怕的是,一说到办教育的时候,我们便夸大自己的贫穷,而老百姓更多地看到的是官场的腐败,两相比较,何其鲜明。
教育光靠政府投入是不够的,而且如果只有政府投资,对于教育本身适应社会需要的灵活性也是限制,所以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办学是必然之举。我国已经有了许多私立小学、民办高校,但规模不大,而且我们的政策对它们的发展有许多限制,生源、就业两大瓶颈严重制约它们的生存发展,其核心是社会力量办学与公立学校没有公平的起点和政策环境。光靠提高学费补偿教育经费的不足是竭泽而鱼,吸引民间闲余资金投资于教育领域才是根本之道。
实行全民教育是国民素质改造的根本所在,而具体措施便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尤其在农村意义更为重大,因为农村受高等教育的人很少,绝大多数只有条件接受初等教育。事实上农村学生辍学,学校流失率高的一个最重要原因是家里缴不起学费,如果负担得起又有几个家长不让孩子读点书呢?目前我们九年义务教育在农村虽有很大进展,但还远未普及。家长对义务教育的认识是不花钱读书,义务教育的确不应只是要求家长有送子女读书的义务,同样意味着政府的一种不花钱或者少花钱就可读书的承诺。只有真正实行九年义务教育,教育的大多数——农村的广大青少年才有希望。农村发展才会形成自我的动力源泉。
流通对于经济发展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人才的流通同样至关重要。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就等于教育的失败。而人才有用武之地就必须解决几个环节的问题:一是人才评价机制,是“一卷定终身,分数至上”,还是“综合素质,全面考查”?二是人才使用机制,我们应当给予政策倾斜,比如现在讲西部大开发,如果只是单纯地号召青年学子去西部工作恐怕效果有限,我们对于参与西部开发的大学生应有怎样的承诺呢?东部大城市人才过剩,西部人才奇缺,必须通过政策的杠杆去自然撬动,让人才往西部自然流通;三是我们应承认优秀的一批人出了国,还有一批优秀人才在外资、合资企业工作,如何让他们直接为我们自己服务呢?市场经济下,也不是一切交给市场就可以很好的解决的。
从小学到大学的这种长期正规的教育只是教育的基础,社会在发展和不断变化,人们需要学习的内容也在相应变化,许多实际知识和技能不需要长期的学习,所以在全民素质提高中大力开展职业教育和短期技能培训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也是许多下岗职工、失业人员不具备社会所需的技能,与其让他们成为社会的某种负担,为什么不花些代价培训他们,甚至超前培训他们,从而变负担为财富呢?发达国家的经验也证明:基础教育之后的短期技能培训对个人发展、社会发展都非常有益。
进步的基础在于认识到不足,解决问题的前提是发现问题。希望更多的人认识到:改变中国教育的贫困,尤其是中国农村教育的贫困,意味着一种新的改革力量和一种未来力量将在中国崛起,它能够使中国更快更好地应对21世纪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