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创办好“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湖南师大强力推行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知识传播与能力培养相结合,高起点、高规格、高质量地培养人才,在国家中文和历史两个文科基地建设上形成了自身特色。去年11月下旬,在此进行基地建设评估验收的教育部专家组一致认为:“湖南师大基地建设成果突出,学生普遍素质高、学业成绩好、能力强。”
“基地”建设首先是改革学制。湖南师大首届基地班三分之二的学生是按照高出重点大学分数线30分以上录取的,另外三分之一采用报名、考试、面试的考核方式,面向校内文理科学生公开择优选拔。在学制上,1995年就实行本科——硕士——博士多向分流制度,优秀本科生可直接进入硕士阶段学习,硕士期间可提前毕业攻读博士学位。与此相适应,基地现实行5项滚动淘汰措施:对一门专业课不及格、两门公共课不过关、总分排名末位、四级英语一次不通过、严重违反校规校纪等五个方面有其一者淘汰,两个基地每年都有几名学生“出局”,再从本科教育班择优补充。这样既增强基地班学生的竞争意识,又激励本科教育学生的上进心,促进基地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的沟通。
基地教育学改革着眼于高规格培养人才,副校长罗成琰教授介绍说:“基地按照起点高、内容精、开掘深、进度快的要求,将课程体系优化重组为必修、选修、自修与辅修四大类型,一二年级强调文理渗透和文史哲相通,三四年级突出科研能力训练。”两个基地不但增开《高等数学》和鼓励英语过六级、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中文基地还增开《中国思想史研究》、《论文写作研究》、《社会学》、《政治学》、《文字学》。基地在教学方法上,分别倡导研讨式、辩论式、交流式、启发式、自学式、讨论式等多种形式。此外,还通过增加学年论文写作,开展为期一周的湖湘文化考察,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团,邀请国内名家讲座,开展教育、编辑、科研、新闻采访、文秘等方面的实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
由于学校高度重视,多方努力,基地培养出的学生素质令人称道。6年来里,66名学生加入了党组织,110人被评为三好学生、优秀党员和优秀学生干部,96级历史基地中文基地95级学生凌云岚,本科期间连续获得华藏奖学金,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上发表论文,1999年被保送攻读本校硕士,提前一年毕业,今年以第一名考取北大博士研究生,成为全国文科基地中的第一个北大博士。她说:“是基地这个熔炉的‘高温’加快了我们的成长。”班被授予“湖南省优秀班集体”,历史基地7名同学获全国“史学新秀奖”。去年9月中文基地99级朱海霞获教育部、文化部“首届全国大学生艺术歌曲演唱赛业余组一等奖”。历届基地学生英语四级考试通过率均为100%,比全国重点高校平均通过率高出50个百分点以上;2000年6月,基地学生英语六级通过率高达68%,是全国重点高校平均通过率的4倍,基地已毕业的三届学生中本科发表学术论文的占80%以上,应届攻读硕士研究生不低于三分之二。
基地发挥了龙头作用。基地班学生的进取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已成为全校学生中的新潮流,全校学生学习风气日渐浓厚,12000名大学生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近年来该校毕业生就业出现供不应求的可喜局面,报考研究生的人数以每年20个百分点递增。学校本科招生2000年首次进入全国重点批次,招生范围从本省扩大到全国23个省市。近几年新开设了10个博士点,其中文科博点就多达6个,全省高校的文科博士点也全部集中于此。